第155章 薪火既来 阿素添柴(第2页)


 阿素安静地听着,那双星眸时而流露出思索,时而又闪过一丝讶异。


 她从未听过有人如此世俗又如此执着地去解析仙门道法。


 陈九的讲述,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玄奥的感悟,只有基于现实观察的冷静分析和近乎偏执的实践精神,充满了凡尘的烟火气与不屈的韧性。


 “有趣。”当陈九停下时,阿素轻轻吐出两个字,语气中带着一丝赞赏,


 “以凡俗之眼观道,以劳役之身砺心,你的格物,倒是走出了一条新路,这细雨连绵式,你强行摹形不成,若换做格物的思路,又当如何?”


 她再次将话题引回剑道,却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点,而是带着平等探讨的意味。


 陈九思索片刻,结合刚才阿素以枯枝演示的意境,沉声道:“细雨连绵,其意不在力强,而在意久,在渗透。若以格物论,或可将其视作一种特殊的流,一种极其细微、绵密、无孔不入的能量流,强求其如雨之形,反失其润物之神,


 或许,当摒弃刻意模仿其轨迹的滞涩,转而感受其流的特性,引导自身剑气,如雾霭弥漫,如溪流渗透,不强求覆盖,但求无处不在,无隙不入?”


 这番论述,结合了他对细雨意境的感悟和自身格物的思维方式,虽显稚嫩,却隐隐触摸到了阿素方才所说的引动天地浩然气,以心为剑的边缘。


 阿素眼中赞赏之色更浓,她微微颔首:“孺子可教,流之一字,已得三昧,剑道亦是道,道法自然,清风、细雨、惊雷、流云……天地万象,何尝不是剑意所化?拘泥于前人剑痕,终究落了下乘,心之所向,剑之所指,浩然存心,万物皆可为锋。”


 她的话语依旧清冷,却如同为陈九推开了一扇更广阔的大门。


 两人就着寒潭月色,从细雨连绵式的渗透之意,谈到清风拂柳的卸力之道,又从陈九在杂役院格物省力的实践,聊到江南水患可能的治理思路……话题天马行空,却又在剑道与济世之间奇异地交融。


 阿素见识广博,言谈间对仙门典故、凡尘俗务、甚至江南门阀的某些隐秘都似乎有所涉猎,每每点到即止,却总能让陈九豁然开朗。


 而陈九那来自底层、充满实践智慧和不屈意志的视角,也常常让阿素眼中泛起新奇的光芒。


 不知不觉,东方天际已泛起一丝鱼肚白,寒潭上的月影变得稀薄。


 “天快亮了。”


 阿素站起身,素白的衣裙在晨风中微微飘拂,


 “你这杂役院的黄金活计,怕是要误了时辰,王有财的鞭子可不等人。”


 陈九也站起身,一夜论道,虽身体疲惫,精神却异常亢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