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坟前絮语(第2页)
说完,曹大林深深地吸了口气,像是在努力平复内心的波澜。然后,他慢慢地转过身,跟上了已经开始下山的刘二愣子。
下山的路确实比上山要轻松一些,刘二愣子一路上都在喋喋不休地讲述着屯里最近发生的各种新鲜事,他似乎有意避开任何可能会让曹大林感到伤感的话题。
而黑箭则欢快地跑在他们前面,时不时地回过头来看看这两个年轻人。它脖子上的铜铃铛在晨风中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仿佛也在为这宁静的山间增添一丝生机。
“哦,对了!”刘二愣子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他停下脚步,转头对曹大林说道,“魏警官说王建军的案子下个月就要开庭了。他让你一定要去作证,说你可是关键证人呢!”
曹大林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刘二愣子的话。他心中暗自思忖,上辈子王建军逃脱了法律的制裁,逍遥法外,而这辈子终于能够让他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也算是给赵冬梅一个交代了。虽然赵冬梅已经无法亲眼看到这一幕,但至少这也算是对她的一种慰藉吧。
就在这时,刘二愣子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铁盒,仿佛那里面藏着什么宝贝似的。他将小铁盒递给曹大林,同时说道:“还有,张建军那小子从县里带回来一个新鲜玩意儿,你绝对没见过!”
曹大林好奇地接过小铁盒,仔细端详起来。这个小铁盒看起来普普通通,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他打开盖子时,一股淡淡的鱼香味扑鼻而来。原来,盒子里装的是一种被称为“罐头”的食品,据说这是用鱼肉做成的,而且可以存放很长时间都不会变质。
曹大林不禁感叹,这种东西在 1984 年的东北农村可真是稀罕物啊!他上辈子直到九十年代才第一次见到这种罐头。他好奇地问刘二愣子:“这罐头是从哪里弄来的?”
刘二愣子咧嘴一笑,得意地回答道:“听说是县里新开的一家食品厂生产的,用的是咱们长白山的鱼呢!”他顿了顿,接着说:“我就在想啊,等王建军这件事情了结之后,咱们是不是也可以搞点什么营生呢?总不能一辈子就靠打猎过日子吧……”
曹大林有些惊讶地看着自己的好友,他从未想过刘二愣子会有如此长远的打算。上辈子的刘二愣子可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和猎手,整天只知道喝酒打猎,对其他事情一概不关心。没想到这一世,他竟然开始思考起未来的生计问题了。
重生这一世,不仅自己变了,身边的人也在变。
“再说吧。”曹大林淡淡地说道,随即将手中的罐头递还给刘二愣子,仿佛这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然后,他转头看向狐狸屯的方向,接着说道:“先去狐狸屯看看。”
刘二愣子接过罐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两人就这样在屯口分道扬镳,各自朝着自己的目的地走去。
刘二愣子转身去找张建军一起去钓鱼,而曹大林则独自一人缓缓地朝着狐狸屯走去。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似乎心中有什么事情让他犹豫不决。
跟在曹大林身后的是他的爱犬黑箭,这只聪明的狗狗似乎察觉到了主人的心情,它时不时地用鼻子轻轻碰碰曹大林的手,仿佛在给予他一种无声的支持和安慰。
狐狸屯比草北屯要小一些,只有二十几户人家散落在山坳里。赵家的小院位于屯子的最东头,门前有一棵老梨树,此刻正值花期,满树雪白的梨花如雪花般飘落,给整个院子增添了几分诗意。
曹大林在院门外静静地站了好一会儿,他凝视着那扇略显破旧的木门,心中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各种滋味涌上心头。终于,他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一般,缓缓抬起手,轻轻地敲响了那扇门。
“来了!”门内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听起来有些苍老,但却透露出一种亲切的感觉。随着声音,门缓缓地打开了,赵德柱站在门口,他比曹大林上次见到时更瘦了一些,但精神状态却好了不少。
当赵德柱看到站在门外的曹大林时,他的眼睛突然一亮,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大林?是你啊!快进来!”说着,他热情地将曹大林迎进了院子里。
走进院子,曹大林发现这里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十分整洁干净。角落里整齐地堆放着劈好的柴火,晾衣绳上挂着几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衣服,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一切都和赵冬梅生前一样,只是少了那个忙碌的蓝布衫身影。
“坐。”赵德柱面无表情地指了指院子里的木凳,然后转身走进屋里,留下曹大林一个人站在原地。曹大林默默地走到梨树下,缓缓地坐了下来。阳光透过花瓣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黑箭安静地趴在他的脚边,耳朵警觉地竖着,却出奇地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不一会儿,赵德柱从屋里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一个布包。他走到曹大林面前,将布包递给他,说道:“这是冬梅的东西……我觉得应该给你。”曹大林接过布包,感觉到它沉甸甸的,里面似乎装了很多东西。
他轻轻打开布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赵冬梅的猎装和弓箭。这些都是她平日里打猎时常用的装备,上面还残留着她的气息。接着,曹大林看到了一个木匣子,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匣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种狩猎用的小物件——磨刀石、止血药、绳索……每一件都摆放得井井有条。
曹大林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匣子的最底层,那里有一本手抄的小册子。他轻轻地拿起小册子,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狩猎技巧和草药知识。这些字迹娟秀而工整,显然是赵冬梅用心书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