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参局迷踪
晨雾像流动的牛奶,在草北屯的茅草屋顶间缓缓流淌。曹大林蹲在自家仓房门口,用一块油石打磨着几根特制的探参针。这些针一尺来长,用鹿腿骨磨制,顶端带着小钩,专用于采挖深土中的珍贵药材。
\"哥,给。\"曹晓云端着个粗瓷碗走过来,碗里是冒着热气的玉米糊,上面漂着几片嫩绿的野菜叶。小丫头今天穿了件红格子褂子,是赵春桃用旧衣服改的,袖口还绣着朵小黄花。
曹大林接过碗,指尖触到碗底的温热。他搅了搅玉米糊,底下沉着几块腊肉丁——这年月,腊肉可是稀罕物,肯定是娘特意给他加的。
\"爹呢?\"曹大林问,声音有些嘶哑。昨夜和林三讨论太子参的炮制方法到半夜,喉咙像塞了把沙子。
\"在院里擦'锁魂绳'呢。\"曹晓云蹲在旁边,小手托着下巴看哥哥磨针,\"哥,今天还去采金线参不?\"
曹大林三口两口就将玉米糊喝了个精光,然后心满意足地把碗递还给妹妹,嘴里嘟囔着:“嗯,味道还不错。”接着,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站起身来,目光落在了放在一旁的骨针上。
那骨针在清晨的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象牙白光泽,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曹大林顺手拿起骨针,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转头对妹妹说:“去,把哥的绑腿拿来。”妹妹听到哥哥的吩咐,像只活泼的小兔子一样,兴高采烈地蹦蹦跳跳地进屋去了。
曹大林则迈步走到院子里,一眼就看到父亲曹德海正坐在枣树下,聚精会神地用烧酒擦拭着一卷红绳。这红绳看起来虽然普普通通,但实际上却是用茜草根和朱砂染过的,是专门用来系人参的“锁魂绳”,具有特殊的意义。
“爹,这绳子还结实不?”曹大林走到父亲身边,蹲下身子,好奇地问道。曹德海嘴里“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烟袋锅里的火星随着他的每一次抽吸而明明灭灭,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听到儿子的问题,曹德海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新浸了鹿血,能用三年呢。”说完,他又咳嗽了两声,似乎是被旱烟呛到了。咳嗽过后,他从脚边拿起一个油纸包,递给曹大林,说道:“把这个带上。”
曹大林接过油纸包,一股刺鼻的雄黄味立刻扑鼻而来。他不用打开就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于是笑着对父亲说:“防蛇的吧?”曹德海点点头,眯起眼睛,语气严肃地说:“老鹰崖那地方,蛇比参多,可千万要小心啊。”
老人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又叮嘱道:“还有那个福建来的,你也看着点。”
曹大林心头微微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看着父亲曹德海,轻声问道:“爹,您觉得他有问题吗?”曹德海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用烟袋锅轻轻敲了敲鞋底,然后缓缓说道:“说不准啊,南方人太精明了,心眼儿多,十个有九个都是鬼精鬼精的。”
姜还是老的辣啊,曹大林心中暗自感叹,同时也不禁对那个南方人多了几分警惕。毕竟,他上辈子可是吃过南方商人的大亏,差点就把上好的人参当作次品给卖出去了。
就在这时,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刘二愣子那如雷贯耳的大嗓门,远远地就传了过来:“大林!人都到齐啦!”曹大林闻言,连忙将手中的工具用一块红布仔细地包裹好,然后拎起来,快步走出了院门。
一到院子里,曹大林便看到已经聚集了七八个人,除了刘二愣子和吴炮手之外,还有赵春桃和张翠花两位姑娘。而林三也在其中,正站在那里,兴致勃勃地给两个姑娘讲解着太子参的品相鉴别方法。
曹大林环视了一圈众人,开口问道:“家伙都带齐了吗?”刘二愣子立刻拍了拍腰间的砍刀和背后的土枪,咧嘴笑道:“齐活儿!”这憨货今天还特意穿了一件崭新的白汗衫,头发也梳得油光水滑的,显然是为了在张翠花面前好好显摆一下自己。
吴炮手像一座雕塑般蹲在墙角,嘴里叼着烟,烟雾在他面前缭绕。他的脚边,静静地躺着一杆双管猎枪,那冰冷的金属光泽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刺眼。
老爷子今天似乎格外精神,他换上了一身干净整洁的衣裳,连那一脸的大胡子都修剪得整整齐齐。这副打扮让人不禁联想到,他是准备去干一场大买卖。
曹大林走到院子中央的石磨旁,站定后,他环顾四周,然后开口说道:“今天我们要去老鹰崖找那株金线参。”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林三,你负责带路。”曹大林的目光落在林三身上,林三连忙点头应是。
“二愣子和我打头阵。”曹大林接着说道,刘二愣子闻言,立刻挺了挺胸膛,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吴爷,您就压阵吧。”曹大林最后看向吴炮手,吴炮手微微颔首,表示明白。
分配完任务,曹大林从怀里掏出一张手绘的地图,小心翼翼地铺在磨盘上。这张地图显然是他精心绘制的,上面详细标注了老鹰崖的地形和路线。
“老鹰崖的地形很险峻,东面是断崖,西面是沼泽。”曹大林指着地图上的标记,向众人解释道,“金线参就长在崖壁那片背阴处,林三已经在地图上做了标记。”
众人闻言,纷纷围拢过来,仔细查看地图。曹大林的手指在断崖的位置画了个圈,提醒道:“这个季节蛇很多,大家每人都带上一包雄黄粉,以防万一。”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似乎还有什么话要说。果然,他接着说道:“另外,据我所知,马家人可能也在找这株金线参。”
“怕他个球!”刘二愣子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他一挺胸膛,大声说道,“来一个打一个!”
曹大林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刘二愣子虽然勇猛,但有时候也过于冲动。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啊。”曹大林叹了口气,然后转向林三,问道,“你确定那株金线参还在吗?”
林三搓着手笑道:\"肯定在!我做了暗记,没人动过。\"他拍了拍背上的竹篓,\"家伙都带齐了,这次一定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