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灭孙诛袁,割据扬州(第2页)

 李典的表情出卖了他的心思,刘翊当然知道他在琢磨什么。

 “曼成兄,我知你看孙策年轻,觉得他不是我父亲的对手,但事实上,如今的局势和原先大有不同,朝廷乾坤不振,世间诸雄并起,我父虽享盛名,但总不能在战场上以经学去制服孙策吧?唯以兵事!”

 “然论及军事,那孙策虽年少,却深得其父孙坚用兵之道,非比等闲,十个吾父,也非其敌手!”

 李典冷着脸,开始与刘翊辩论起来。

 “依你所言,孙策用兵之能是在刘使君之上,但刘使君毕竟是朝廷敕封的刺史,孙策无朝廷敕封,名不正言不顺去夺州郡,江南士族,必全力支持刘使君,人心可用,亦可一战!”

 刘翊道:“曼成不能只看表面,孙策不过一二旬儿郎,其渡江去扬州,背后若无人支持,焉能成功?“

 “你的意思是……?”

 “曼成兄,孙策的背后,是袁术!袁术使孙策去江东,是欲以其为臂膀,替自己夺取扬州诸郡!而当今天下,论起士人领袖,以袁氏为尊!”

 “孙策若只是代表孙家渡江与我父对抗,江南士族一定会全力支持我父,可现在,是袁术遣孙策渡江南袭。

 “我父在士林虽有名望,可和汝南袁氏相比,还是差了不少,江南士族大多不愿得罪袁氏,定会作壁上观。”

 李典听了这话,皱起了眉。

 “那袁术已经占据江淮丰腴之地,怎还想吞并江东?”

 刘翊叹道:“袁家本就是冠绝天下的士族,如今袁家兄弟皆割据一方,势力大了,自然就会生出妄念。”

 “军事上,我父非孙伯符之敌,人望上,我父不及汝南袁氏,兵力和资源上,我父到扬州不足一年,而袁术在江淮根基颇深。”

 “你觉得,这场战争,我父有胜算吗?”

 “他有的,只是累卵之危。”

 刘翊与李典相交数月,总是能够语出惊人,说出很多让李典感到新奇的观点,而今天,他所分析出的扬州局势,再一次惊到李典了!

 后世知晓历史的人并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在这个信息传递不畅,识字率只有十分之一的年代,只有十二岁的刘翊能够将江东的局势分析到这种程度,足可比肩庙堂之臣了。

 而且最惊人的,是李典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什么理由能够反驳他!

 需知,眼前这个少年可是比自己还要年轻两岁啊。

 “真有你说的这般严重?”

 李典将最后一口兔肉咀嚼入口中,满脸肃穆的站起身。

 刘翊很是真诚地看着李典:“曼成,事关吾公,非同小可,东莱刘氏是我的根,刘氏若被袁术和孙策灭了,我就是无根浮萍,我岂会拿自家前途命运儿戏?”

 “那我们还在这等什么!”

 李典猛然拔出腰间的佩剑,将院中正在收拾杂物的那些健仆都吓了一跳。

 这厮要作甚!?

 李典拔剑,将刘翊也给惊的够呛。

 有那么一瞬间,他以为李典要剁了自己。

 紧接着,却见李典用力砍向身边的那架放置兔肉的桌案!

 就见桌案瞬时断裂,案上的食盘洒落一地。

 “汝父有累卵之危,汝尚有心在此食兔?你我当即刻同往江南,相助汝公,破袁灭孙,以尽孝道!”

 院落中的健仆,包括刘翊,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义正严词的李典……

 “此事与你何干?”

 李典将剑一甩,单手负于背后,望向远方。

 “汝为吾友,友父遭难,我焉能束手?此番我定随你同往江东,相救刘公!”

 顿了顿,李典再度酷酷的补充了一句:“除死方休!”

 “好啊!李郎君说的好!”

 “李郎君义哉!”

 “郎君壮哉!足可留名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