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满朝公卿,无一事外(第3页)

 淳于嘉和杨彪一同看向说话之人,面色不善。

 说话之人,乃九卿之一,光禄勋宣璠。

 杨彪冷冷地瞥着宣璠:“足下莫非是欲待李车骑回京之后,奉将军之命收捕刘氏族人,斩其首送往益州乎?如此翌日可再得持节拜相之荣焉?”

 宣璠的面色通红。

 “文先,何出言讥讽于我?我乃一片赤诚!”

 宣璠所言,确实出于好意。

 刘范和刘诞死了,尚书台想要释放他们的族人安抚刘焉,但也不能忘记安抚李傕。

 毕竟,刘范和刘诞想要谋杀的是李傕,放他们的子嗣回益州,若不经过李傕,确实容易闹僵,宣璠自认为是为了大局着想。

 只可惜,现在的他,在诸人眼中乃是士族中的败类!根本没有人愿意平心静气的与他说话。

 别的不说,看看宣璠在初平年间做过的三件事就知道他多招人厌恶了。

 初平元年,董卓欲迁都长安,杨彪与黄琬极力反对,时宣璠为司隶校尉,受董卓之命,以灾异为由,奏免杨彪、黄琬。

 初平元年,宣璠领董卓之令,收捕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属,袁家母亲及姐妹、婴孩以上五十余人下狱被诛。

 初平二年,董卓指使宣璠持节,拜董卓为太师。

 这三件事,虽非宣璠本意,却足矣使其声名尽堕,为士人同僚所鄙!

 特别是李傕反攻长安后,对宣璠格外热情,屡次相召,大有拉拢之意。

 群臣对宣璠皆鄙夷唾骂!

 此刻的宣璠被杨彪出言讥讽,脸上挂不住。

 他环顾四周,厅内数十人,竟无一人肯站出来替他说话,不由悲从中来。

 “司徒公,我一片赤诚之言,实为公器!文先为何出言讥我?!我心不服!”

 淳于嘉捋着须子:“光禄勋之言,颇有道理,老夫记下了,定然谨慎处置。”

 “至于文先适才所言,乃相戏尔,莫往心里去。”

 “如今大势不定,诸公还需和睦才是啊。”

 轻飘飘的几句话,就直接将此事代了过去。

 最终,将几件大事商议后,淳于嘉对在场众人道:“诸公,今日之事议毕,除九卿外,其余诸公可各自回去了。”

 在场诸人,除了九卿之外,纷纷起身,向淳于嘉施礼拜辞。

 淳于嘉突然又想起了什么,他转头看向了九卿之中的光禄勋宣璠。

 “宣君府中,若有急事,也可回去了。”

 此言一出,宣璠直感觉一阵头晕目眩!

 九卿皆留下……独独赶他一人走?

 这不摆明了是排挤!

 他深吸口气,在一众同僚们的目视之下,缓缓起身,向着淳于嘉以及其余九卿草草拱手,转身离开了。

 上了辎车,宣璠哭了,他的眼泪顺着脸颊低落。

 他抬起手,连抽自己三记耳光,打的那叫一个又脆又响!

 “为何从贼?当初为何就从了贼?!恨!恨啊!”

 ……

 ……

 与此同时,刘翊和李典已经矗立在宣璠的府邸外,等他归来。

 李典有些忐忑:“对方可是光禄勋,九卿之一,咱们就这么上门拜访?”

 刘翊一翻白眼:“那还怎样?还给他买礼品?你知道长安现在的物价有多高吗?”

 李典叹道:“空着手,不太好看。”

 刘翊笑道:“放心吧,我今日给他带来的礼,是他四年前失去的重要物件,是他这辈子也挣不回来的东西。”

 “什么物件?”

 “清誉!”

 李典有些不明所以:“朝中那般多的公卿,何独独寻他?”

 刘翊沉声道:“只有他,才能帮我们挣第一桶……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