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民心立(第2页)
山谷隘口,羊毛换粮点。
刺骨的寒风被两侧高耸的山壁阻挡了大半,换粮点内燃起了十几堆熊熊的篝火,巨大的铁锅里咕嘟咕嘟熬煮着浓稠的粟米粥,温暖的食物香气驱散着严寒,也安抚着人心。
临时搭建的巨大草棚下,灯火通明。正中央,新设立的“验茅台”如同整个换粮点的心脏。三块巨大的木牌用朱砂清晰地写着“上等”、“中等”、“下等”,悬挂在高处。下方,三个区域堆放着对应等级的羊毛,界限分明,一目了然。
上等毛洁白蓬松,在灯火下闪着柔润的光泽,堆积如雪山;中等毛色泽稍杂,略显板结;下等毛则混杂着明显的草屑泥沙,甚至还有没清理干净的羊粪蛋,堆在角落,散发出阵阵腥臊。
工部派来的两名老匠人,穿着厚实的棉袍,袖口高高挽起,露出手臂上结实的肌肉。他们眼神锐利,动作麻利。一人负责初筛,大手在牧民递上的羊毛堆里一插、一抓、一抖,草屑泥沙簌簌落下,羊毛的蓬松度和洁净度立判高下。另一人手持特制的带刻度的木尺,快速丈量着羊毛纤维的长度,同时仔细分辨色泽,最终高声唱喏出等级:
“张三!上等毛,十五斤整!换细棉布三尺,或上等米一斗!下一个,李四!”
被唱到名字的牧民,脸上瞬间绽开朴实的笑容,激动地搓着冻得通红开裂的手,在工部小吏的指引下,走向一旁堆积如山的米袋或成捆的棉布。秩序井然,再无之前的混乱和怨气。
队伍排得很长,却异常安静,只有匠人的唱喏声、羊毛过秤的声响、以及牧民换到物资后压抑不住的、带着哽咽的喜悦低语。火光映着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不再是麻木和绝望,而是充满了对明天实实在在的期盼。
草棚最里侧,用厚毡子隔开了一个小小的、相对安静温暖的角落。地上铺着厚厚的羊毛毡,又垫了好几层柔软的棉褥。小云霜和小云泉并排躺在里面,身上盖着暖和的锦被,小脸睡得红扑扑的,呼吸均匀。经历了白天的“验毛指证”,两个小家伙显然累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