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我是来捐粮食的

 隔天晌午,陶可开着后勤部的军用大卡车出现在镇革委会大院外。¢精,武′暁`税·枉, *吾?错?内*容,

 车上装着满满当当的粮食,还有一些耐放的青菜。

 看门大爷一看是军车,拉的又是粮食,问都没问就打开了大铁门放行。

 因为地震的缘故,大院外成了许多无家可归之人的收容所,见到这么多粮食青菜运进来,眼睛放了光。

 有些人哭着喊着说:“咱们有救了,有吃的了!”

 陶可在后视镜中看到,甚至有几个老人朝她的车下跪磕起了头。

 陶可跳下车走到院门口,把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搀扶起来。

 “大家别急,我是来送粮食的,这里的粮食保证够你们所有人度过这次的灾难!”

 就算不够,她在空间里多种几轮,也不会让一个人饿肚子。

 而此时,革委会所有人都在会议室里嘬牙花子发愁呢。

 镇上和周围几个村子受灾都很严重,刚解决了帐篷问题安置了最后一批难民,可粮食又不够吃了。

 县里的粮库倒塌,许多粮食淋了雨长毛不能吃了,要求各镇自给自足,开展自救。

 革委会主任王旭如在捐粮登记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传给副主任:“我们家粮食不多了,我捐出一半儿。~1~8,5.t`x,t-.!c¢o¨m^”

 副主任刘凤林却拒绝签字:“不是我不捐,我家七口人,三个半大小子,实在不够吃!”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愿捐粮。

 王旭如变脸:“外面几百难民你们也看到了,吃着公粮就要为公办事,为民解忧,咱们勒紧裤腰带,过过紧日子,有什么难的,人家可是等着这口粮食活命呢!”

 “主任说的对,”秘书附和,“现在地里青黄不接,这些难民要是饿极了,万一去糟蹋庄稼,那咱们秋收的时候又是一波饥荒!”

 各人有各人的难处,都低着头不说话了。

 陶可就是这时候出现在会议室门口的。

 门外一个五十来岁梳着大姨头的女工作人员拦着不让进。

 “你当这是你们家呢想进就进!有事儿先登记,出去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