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在此一举(第3页)

 

 蔡京双眉一挑沉吟不语,不想去看他的好大儿,似乎是接受不了如此蠢物,竟然是自己的骨血。
 

 蔡攸看着自家老爹神色,迟疑着发问:“爹,你不会还不知道吧?不是我说你,爹你做了这么多年宰相,一个有用的亲信也没有么?罢相之后,一点耳目也没了!”
 

 算了,毕竟是自己亲儿子,蔡京长舒一口气,哼了一声:“我去钻头觅缝的打听这个做什么?你难道没听我说,如今我是赋闲之人,就该颐养天年,你趁早离开,少来几次,让我多活几年。”
 

 “爹你这是什么话,你不趁着宰相馀荫还在,多多开动你那人脉,为儿子铺路,我将来如何能振兴咱们蔡家!”
 

 蔡京气极反笑,坐了下来,笑道:“好好好,那我来听听你的高见,你想做什么?”
 

 “这还用问!”蔡攸讶然:“当然是趁机联合隐相,将童贯从伐辽元帅上扯下来,换我带兵去节制各路人马收复幽燕。要是儿子封了王爵,咱们蔡氏,那可真就是我大宋自皇家以下第二家了!”
 

 蔡京哈哈笑了起来,笑着笑着,脸色又逐渐变得难看。
 

 他重重哼了一声:“你连这场争斗的来由,都看不清楚,还敢小觑童贯,他是要斗高俅么?他给官家递刀呢!”
 

 “递刀?”
 

 蔡攸虽蠢,但是他久历宦海,见得争斗多了,其间的道理不难能想明白。
 

 无奈他权位心实在太重,一心想着自己去代替童贯,反倒迷在其中了,蔡京这么几句话一说,顿时就在那里愕得,半天没醒过神来。
 

 如果老爹说的是真的,这件事的严重性,还要再往上拔高。
 

 最好暂时不要牵涉其中
 

 蔡京看着这个儿子,也只能无奈摇头。不过自己去日无多,将来撑持门户,也只能靠着这个儿子了。
 

 就算他行为再不堪,也只能帮手到底。
 

 当下长叹一声,缓缓分说:“童贯要伐辽,如今万事俱备,唯独财计上面是关键。某常年管着国家财计事,如何不知道如今国用窘迫,已经到了万分危急时刻。”
 

 “王黼是何等样人,与你一般的鼠目寸光,贪得无厌,他能调度么?”
 

 蔡攸有些不服,梗了梗脖子,但是想到自己有求于他,就捏着鼻子认了,不跟他老爹一般见识。
 

 老爹为什么罢相?还不就是因为官家忌惮他势力太大,党羽太厚。
 

 蔡攸当时灵机一动,他及时添加敌人反戈一击,痛击他爹,于是平白得了个参知政事这个执政位置。
 

 很是风光了一把。
 

 蔡京看着自家儿子脸色,就把他心中所想看得清清楚楚。当下冷笑一声:“不必作色了,你能得执政位也是你自家本事。难道不都是蔡家的?只要能坐稳,老夫只有欣慰。可惜你自己不能成事…”
 

 “我!”
 

 蔡攸刚想顶撞,蔡京没给他机会,继续说道:“此番就看陛下能不能下定决心了,若是有这个魄力,能对禁军动刀,那局势还有得救。若是就算是童贯拿下了幽燕,也守不住!”
 

 “为何?”
 

 蔡京说道:“伐辽并非只看兵事,还是要着眼财计,如今国家兵势不振,财力匮乏,民力凋敝,这局面人人皆知,但无人敢言。”
 

 “安抚燕地豪强,阻拦女真南下,重建幽燕秩序,都需要钱财的支持,这钱从哪里来?”
 

 人人都以为大宋富裕,‘丰亨豫大’这四个字,还是蔡京自己发明出来,讨赵佶欢心的。
 

 但是执掌大宋宰辅之位十几年的蔡京,一直在缝缝补补,是最明白大宋如今的窘境的。
 

 偏偏官家还好大喜功
 

 童贯这厮,不听自己的,非要这时候去伐辽。
 

 这群人哪有一个济事的,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馀。如今这局面,只能是由一群手腕超群之辈来打破重建,否则说句不好听的,国家已经有了亡国之相
 

 蔡攸虽然经常跟他爹作对,但是对他爹的本事和眼光,还是很相信的。
 

 封王的希望落空,蔡攸神色就变得有些讪讪的。
 

 却又不能这样转身就走,只好上前探开使女,自家扶着蔡京,陪他在花园当中散步,没滋没味的扯一些闲话:“既然如此,官家多半会下决心整治禁军。都门驻泊禁军数十万,积弊之深,人人皆知,多少代名臣,也没在这上面理出头绪来,现在就是更不堪问了我看官家要动手,肯定还会启用爹爹你!”
 

 蔡京这次没有无视大儿子的话,而是认真的皱眉想想,沉默半晌。
 

 他肯定是想要出山的,尝过权势顶端那飘飘欲仙的滋味,谁又愿意退下来呢。
 

 别说今年七十多,就是八九十了,他也想坐在宰相的位置上。
 

 不过这件事太棘手了。
 

 最后蔡京摇了摇头,说道:“照常理而言,事到如今,谁也不能扭转都门禁军积弊。以往历代先帝,别说做了,想都不敢想。但是当今官家权势太重了,说不定真的能做成此事。没想到啊,没想到,童道夫谨慎了一辈子,临到头封王的执念竟然如此深,竟然能做出这个事来,当真是破釜沉舟”
 

 蔡攸呆呆的望向自己老爹,没想到一向成竹在胸,将每个人都能看到骨子里,多少人都被他于股掌之中的蔡京,这次也怂了。
 

 怂到不敢出山。
 

 人哪有不爱自己亲爹的。
 

 哪怕当年他背离蔡京,投靠梁师成。其实内心当中,蔡京还是如同一座高山般,是他最大的的依靠。
 遇到困难不可解的事情,在蔡京这里总能得到答案,他说的话,十有八九都会灵验。 

 现在却看到自己父亲终于承认这世上有事情不是他能做到,蔡攸心中,一时间竟然有些空落落的。
 

 看着蔡京显出的颓然老态,竟然难得在心中浮现出一丝父子温情,加紧小心的搀扶着他,缓缓在花园中踱步。
 

 此时突然有人进来,到蔡京身边小声说道:“老爷,西北来了个人,说是要拜访老爷。”
 

 “西北?”蔡京问道:“是什么人?”
 

 “定难军承宣使陈绍的手下。”
 

 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