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反了他娘(第3页)

 

 “不公!”底下千条喉咙一起喊,声若闷雷。
 

 “俺再问!”方腊劈手指向北,“契丹夏贼年年逼咱纳百万岁币,官家倒拿江南膏血喂豺狼!边关吃了败仗,又抓俺们儿郎填命,父兄冻饿死在运粮道上!这道理通否?”
 

 “不通!”人群中,用手里的铁锄木棍撞地,发出山响。
 

 方腊骤然嘶声:“天补平均!这杀千刀的赵官儿,江山是从孤儿寡母手里夺得,他算什么鸟毛的真龙天子!税赋重过磨盘,胥吏狠逾虎豹!俺们竹木漆楮四行,连活路都绝了!活路都绝了!”
 

 “明日五更,敢举火的随我劈县城粮库!杀朱勔党羽祭刀!活命之路——只在手中柴刀上!”
 

 说完,他指着跪在地上的一群人,道:“这方有常跑去告密,要让那剥皮县令,将咱们全部杀绝哩!”
 

 已经被说动的人群,怒火一点就着,纷纷举起锄头、木棍,朝着这些人挥舞下去。
 

 ——
 

 十月。
 

 方腊在漆园,召集一千多信徒,大骂朝廷赋役繁重,官吏贪腐成风。
 

 以江南百姓之膏血取媚于“西北二虏”,也就是给西边的夏国,北边的辽国进岁币。
 

 方腊自号“圣公”,改年号为“永乐”,以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为永乐元年正月,创建政权。
 

 在青溪县息坑歼灭前来镇压的官军五千人,斩两浙都监黎遵、颜坦,并乘胜一举攻克青溪县城。
 

 县令刘红被剥皮放血,抽筋挖心。
 

 此时陈绍在西北,示意韩世忠挑起和西夏的矛盾,两边在盐池以西打了一仗。
 

 西夏如今的局面,还不如大宋,正在内斗。夏帝一眼就瞧出了陈绍的算盘,马上派人绕道,去汴梁告状,表示自己真心降伏,不敢再犯境,此番纯属是陈绍挑起。
 

 陈绍不知,依然以此为理由,请求推延进京日期,朝廷不许。
 

 宥州城里,陈绍的承宣司中门大开,甲士林立。
 

 他和几员新提拔的武将,聚在一个铜炉旁,看着地图上的几处标记,研究接下来的布防。
 

 这些大多是西域汉人,靠军功一步步升迁上来,对陈绍忠心耿耿。
 

 其实西域这块地方,汉人一直都有很多。自汉隋唐以来,西域商路的兴旺繁宁,使得大批汉人移居西域,并沿这条路线定居下来。
 

 唐肃宗时期,吐蕃成为西域的绝对统治者,西域几百万汉人皆陷于他们的统治之下,过得相当不好。
 

 唐文宗时期,曾经遣使者至西域,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当地汉人无数,见有唐朝使者,夹道欢呼,涕泣质问:“皇帝犹念陷蕃遗民否?”
 

 可是当时大唐,疾病缠身,已无力收复西域,又过了几年,唐朝迫于吐蕃的武力,干脆与吐蕃王朝创建清水盟约。
 

 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左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渡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渡水之西南…从此以后,使得陇南文、武、成、迭、宕、岷各州郡县俱废,全部成为吐蕃的领土。
 

 这些地方的汉人,也都成了异国百姓,于是陷落西域的汉人人口更形壮大,达到了数百万之众。
 

 当然,这数百万汉人也与中原彻底断了联系。
 

 到了大宋立国时候,强横一时的吐蕃王朝灭亡了,吐蕃、回纥、党项等部落政权分别瓜分其地,各占一方。
 

 直到西夏创建,这个小国虽然远不如当时的吐蕃强大,但是他们治国有一手。
 

 再加之北宋实在没有大唐那样的凝聚力,西域的汉人,对大宋也就没有什么归属感。
 

 反倒是重新打回来的陈绍,因为其有功必赏的政策,加之对农牧、商路的重视,稳定了当地局势,正在慢慢获得越来越多的西域汉族豪强的支持。
 

 此时有人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一番,然后递上一张纸。
 

 陈绍快速看完,暗暗点头,方腊老兄反了。
 

 这在他意料当中。
 

 就如今这个中枢,对下的严苛盘剥,早就让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只有一个江南道反了,已经很不错了。
 

 陈绍站起身来,自己要找的理由终于来了。
 

 “来人呐,帮我写封信,交到表兄手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