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百无禁忌

 第108章百无禁忌 

 东京汴梁城北面,新丰丘门之外,一处长亭中,此刻正设了酒宴。`l~u¢o′q¨z,w_..c+o/m~
 

 亭中烧着铜炉,保证温度,入席之中,轻袍缓带,寥寥只三人。
 

 在亭外垂手肃立等侯的从人,却有很多,还有一些武将也在外面站着。
 

 其中一家从人却是显得分外的多,足有两百多人的规模,队伍当中还有十馀辆车子,壮健骡马几十匹。
 

 这些从人都穿着九耳麻鞋,身上衣服也是粗厚结实耐得住路上风霜磨损的,一副要走长路的模样。
 

 一看就知道,这里正在举行的是一处送别酒宴,宦海沉浮,这升迁调转都是说不准的事。
 

 可是大宋有些不一样,从大宋汴梁出调,那就必然是降!
 

 所以人人脸上,都不见几分喜悦。
 

 大宋官员,宁愿在这汴梁城里做个闲散小官,也不愿出去。
 

 因为汴梁就是大宋的根本,每年在这大宋中枢的汴梁城外,不知道有多少官吏武将志满意,得入这天下第一形胜都城!
 

 又不知道有多少人黯然辞别帝阙,或为江州司马,或听塞上胡茄,或煮黄州猪肉,或在西京着书。
 

 什么时候再能回返帝乡,就只能看自家命够不够硬了,或者是看自己的兄弟够不够努力了。
 

 但凡送别,总是黯然,更别提恰逢深秋了。在这个音书往返艰难的时代,分别那是真分别,不是说还可以打个电话,或者语音视频。
 

 搞不好,这辈子就见不到了,所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此刻正是要进入暮秋的时节,新封丘门外气象开阔,远眺尽是一片层林浸染的模样。
 

 回望南面,可见夷山夕照,更可见铁塔行云。
 

 那不远处开宝寺的铁塔在秋色中更显得厚重分明,秋风掠过,铁塔上层层叠叠而挂的惊雀七宝铃的响动之声,飘飘扬扬,直传入这长亭当中。
 

 一切的一切,即将见不到。
 

 长亭中酒宴上,坐在要远行的客位上面之人,衣袍萧然,正是蔡太师的小儿子蔡鞗。
 

 他虽然是升了本官官品,得到众多恩典之后出任定难军知事,判大府。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大宋士人而言,离开汴梁帝阙,就绝对不是一件快意之事。
 

 更别提这地方偏远如此,是那山川险峻,风急霜劲的边塞之地。
 

 岂不闻:密雪拥渡无定河,河带血流侵人骨。
 

 所以哪怕是以了不得的贵官身份出镇定难军,几乎是名义上定难军最大的文官。蔡鞗却耷拉着脸,神色也很有些懒懒的,眉宇之间多有郁郁之色。
 

 他的这次外调,都说是因为蔡太师动了禁军的利益,遭到了报复。
 

 蔡鞗却知道,这是他父亲的一次妥协。
 

 他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把最疼爱的小儿子调到边塞,在蔡京那里有多重好处。
 

 一来平息禁军世家的怒火,叫他们知道自己也并非毫无损失,能平息一点算一点;
 

 二来也是一种投资,他很看好陈绍,所以把小儿子送去,就象是当年把蔡攸送到梁师成身边一样。还特意嘱咐过蔡鞗,去了之后不要试图夺权,一点都不要,做个清贵的大官就好;
 

 三来在蔡京心中,还有一层,就是他如今把陈绍当成了自己的手下。,删.8·看`书′惘! ?已~发?布-最`歆`彰?洁′因为陈绍托人示好的行为,让他有了这个误会。把儿子送去,正是要稳固这个关系,毕竟他蔡京是朝中唯一没有兵马的势力了。
 

 以前还则罢了,士大夫清贵,管他有没有武人支持。可是如今朝廷四线开战,蔡京不得不为以后的事,提前埋下些因果,万一用得着呢。
 

 他做事向来全面,走一步,看十步。
 

 回想起父亲大人的语气,蔡鞗依然印象深刻,好象自己不听他的,就会死在宥州一样。
 

 这让蔡鞗更加心塞。他是驸马都尉,娇妻是有宋以来第一美人,性情温淑贤良,自己却要两地分离。
 

 如今汴梁城中人才凋零,其实很多位置空着。
 

 旧党清流士大夫前些年被蔡京摧折得太过厉害,元气大伤,现在只算是稍稍松动一些,许多人还放逐在外,一时不得调回汴梁。
 

 更兼还有许多老人渐渐死去凋零了。
 

 几案之上陈设的酒肴,对于在座三人身份而言,绝谈不上丰盛。
 

 不过三人心思也不会放在上面。
 

 按照仪注献过几杯酒,说了几句应景的送别话语之后,赵明诚和王一时默然。
 最后还是蔡鞗自己调整了下心态,强行洒然一笑:“二兄何必如此?这宦途穷通,是说不准的事情。 

 既然事已至此,我也只能担着就是。定难军初创,也有不少事情可为,并不就是如此终老天涯了,大家再会的日子还长远得很
 

 今日两位来送,已经是足感盛情了。今后都门之事,还要多多托付给两兄。”
 

 他们都有亲戚,赵明诚的岳母和蔡京的妻子是亲姐妹,都是王家的女儿。
 

 互相拜了拜,蔡鞗踏上了远行之路,回首汴梁,真个是不胜凄凉。
 

 ——
 

 北边的运河已经结冰,朝廷物资运输的更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