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定难军,入局(万字大章)

 第116章定难军,入局(万字大章) 

 大宋都门的这场争斗,刚一开始,就搅得人心惶惶。·我,得*书_城, ~首*发-
 

 就连一向没甚内容的邸报上,也开始漏出些端倪。
 

 刘光烈在大相国寺内,将收集到的情报,派人快马加鞭,送至宥州。
 

 在宥州到汴梁这一路上,陈绍花钱养了类似驿站和驿卒一样的一批人,来保证自己能第一时间拿到汴梁的情报。
 

 所以朝廷每三天出一次的邸报,他都能看到新的。
 

 陈绍如今处处都很低调,只是埋头发展自己的实力,在朝堂中没有什么存在感。
 

 他也有点害怕朝廷把注意力从幽燕,转移到西北来。就算是如今这个时候,陈绍觉得定难军的实力爆发出来,也能搅动天下半壁。
 

 自己还是应该把注意力和精力,都放在西夏上面,快些铲除这个死敌,坐稳西北才是最重要的。
 

 拿到表兄送来的情报之后,陈绍叫人重赏沿途的几个骑士,并且留下最后来宥州这个信使,让他暂时先别离开。
 

 走出书房,向着府邸最高处走去,俯瞰下去,周围重檐琉璃瓦的建筑,象征着很多很多,世人给它附加了权力、威严、正义等意味。
 

 在这地方踱步了一阵,陈绍朝着东方望去,想了很多…思绪也没有变得清淅。
 

 他并不是一个特别瑞智的人,穿越而来之前,也不过是普通人一个。
 

 比之这个时代的人杰精英们,多的只是对未来大势的了解,以及对某些大人物命运和能力的先知。
 

 汴梁这场改革,自己究竟该如何对待,才是最好的
 

 是参与其中,助其成功,看看蔡京能否为大宋续命;
 

 还是坐视不管,继续等待靖康之耻的到来;
 

 参与其中,就怕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自己前期定下的韬光养晦的计画冲突。
 

 坐视不理,又怕蔡京功亏一篑,万一就缺自己的支持呢。
 

 高俅上书的三策,陈绍都很支持,尤其是对禁军的裁撤和重新训练新军。
 

 后面女真打进来的时候,禁军的战斗力之拉胯,即使放在历代亡国时刻,都是很炸裂的。
 

 从没有这么垃圾的军队,或许只有大辽上京城那些契丹兵,能和他们相提并论了。
 

 那真是一点血性也没有,有的弱旅是望风而逃,他们是看都看不见,闻风而逃。
 

 如果大宋把禁军的冗馀问题解决,哪怕是用原本花在禁军身上的十分之一的财计,都能轻松招募起一支战斗力还可以的汉人军队来。
 

 在将来面对女真人时候,自己就多了一个强援。
 

 陈绍想的有些头疼了,都没做出个决断。
 

 他心里不禁想起了曾经在历史书学到的那些知识,难怪每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身边,总有那么多谋士。
 

 李世民这么强,也需要房谋杜断。
 

 他思来想去,身边能和他一起做出决断的人,寥寥无几。
 

 因为大家不知道靖康之耻,如今这天下,有几个人能预料出将来祸乱中原的,竟会是那不足二十万人的女真鞑子。
 

 想了一圈,陈绍下令,让魏礼和杨成来见自己。
 

 魏礼在汴梁官场,混了几十年,见惯了新旧两党的争斗。
 

 他对汴梁也很熟悉,陈绍想听他分析分析,这次蔡京的胜算几何。
 

 至于杨成,他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对定难军的底子很熟悉,陈绍想要听听他的意见,自己能给蔡京提供多少的助力。
 

 有这两人的意见作为参考,再来琢磨这件事,应该会简单一点吧。
 

 陈绍把手肘放在扶手上,让手臂撑住了上身的重量,尽管此事耗费心神,但他从未想过逃避。
 

 因为自己的出现,扇动蝴蝶翅膀,让汴梁没来由出现了这么一件大事,自己得积极应对。
 

 魏礼和杨成来的很快。
 

 如今的定难军,节奏都是偏快的,什么事都拖拉不起来。
 

 两人一前一后,被人引着,来到陈绍府邸的顶楼。
 

 他们两个也是第一次知道,节帅府还有这么个地方,视野之开阔,令人眼前一亮。
 

 陈绍叫人搬来两张毯子,就在这开阔的平台之上,三人围坐在一起。
 

 他讲了一下汴京的局势,说的十分详细。
 

 杨成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这都是汴梁那些宋人的事,和自己定难军有什么干系,任他们斗就是了。
 

 魏礼则听得异常认真,时不时还会发出一声惊叹。
 虽然已经无缘再回去那个令人难以自拔的权力场,但是听到如此重磅的消息,还是让他心旌神摇。 

 仿佛又回去了那鲜花着锦的东京城,人间第一繁华地。
 

 说完之后,陈绍问道:“魏先生,觉得蔡相此番胜算几何?”
 

 “九成。”
 

 “这么高?”陈绍吓了一跳,他毕竟是少年心性,心中惊异没忍住大叫了一声。
 

 魏礼笑道:“其实禁军势力盘根错节,要是单从两者实力来说,下官觉得禁军倒有七八层胜算;但是他们的对手是蔡京”
 

 “下官等人,与他斗了十几年,每次都觉得自己胜算在握时候,却回回都输给了他。”
 

 “此番他蔡京既然肯出山,揽下此事,定然是有了把握。”
 

 陈绍听完,觉得虽然他分析问题的角度清奇,但是也颇有说服力。
 

 世上太多事,都不是根据纸面实力来的。魏礼这种人,怎么会轻易服输,但也被蔡京给打服了
 

 陈绍又问杨成,定难军能帮到蔡京什么。
 

 杨成没怎么听细节,但是也知道了禁军的手段,便笑道:“若是禁军手段只限于此的话,我们的商队,或许可以帮上大忙。”
 

 陈绍突然心中一动,这一趟成行的话,可以开辟出一条从银州到中原的运输线来
 

 将来打起仗来,这就是后勤补给线。
 

 再结合魏礼说的,蔡京有九成胜算,让他心中的天平,发生了倾斜。
 

 他站起身来,看着有些阴沉的天空,心中却壑然清明。.精??±武x,%小_?说+网[? {~(更>x\新(?[最,?<快<,
 

 送走两人之后,陈绍回到书房,写了封信,叫信使带回汴梁。得知蔡鞗是个棒槌之后,陈绍就懒得理他,让他在宥州做个吉祥物得了。
 

 他要让表兄刘光烈转告蔡京,汴梁缺什么,自己就能运去什么。
 

 车马、漕运、买卖他都可以接手。
 

 虽然可能不如禁军世家百年积累的底蕴,但是应付过这段时间,让蔡京能腾出手来,彻底收拾他们,还是很轻松的。
 

 ——
 

 汴梁城,蔡府。
 

 窗户外面的大雨仍然未停,一阵阵飘起的帷幔之外,天空已经失去了颜色、只剩下阴云密布。
 

 雨中的树木也好象灰蒙蒙的,完全没有盛夏的绿意。
 

 赵福金观望了一会,顿时觉得天地间的万物、好似都已黯然无光。
 

 丈夫走后,她一个人无聊的很,但是又无从排解,颇有些寂聊。
 

 今日她又邀请了好友来府上做客,不过看这天气,多半是来不了了,这让她更加难受。
 

 没一会,带着裙袂潮湿的李清照走了进来,地上的木板上也留下了一串雨水脚印。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当初是新党的成员,被蔡京打压。后来蔡京再度拜相,眼看着确实是无法和他对抗,赵明诚就有了认怂的念头。
 

 后来李清照为了救被判流放的弟弟李迒,所以把赵明诚收藏的名画送给蔡京,其实也是夫妻两个的投名状。
 

 从那之后,他们夫妻就和蔡府有了交情。
 

 李清照笑着说道:“出来的时候还没下雨,走到一半、忽然就下起来。”
 

 赵福金上前,握着她的手对身边丫鬟道:“去给赵夫人找件深衣,就拿我的。”
 

 丫鬟弯腰应了一声,就去找她的衣裳。
 

 李清照解去衣衫,穿着赵福金的深衣,任由丫鬟们擦拭她的头发,笑道:“本打算去踏青游船的,这雨又来的如此凶恶,今夜看来要在你这住下了。”
 

 “那可好。”
 

 李清照见她闷闷不乐,说道:“刚来时候,听你们府上都管说来了西北宥州的信使?”
 

 赵福金眼色一亮,笑道:“若是宥州来信,定然是有我的,只是还没送来。”
 

 “你在这等一会,我自去问问。”
 

 李清照自己和赵明诚,也是聚少离多,所以对她的寂聊感同身受,也不取笑她,只是挥手叫她快去就是。
 

 不一会儿,赵福金郁郁而归,李清照笑道:“怎么样,有没有给你捎回些西北风物来,让我瞧瞧。”
 

 “不是五郎,是宥州的承宣使陈绍送来的书信。”
 

 李清照惊疑道:“陈绍?”
 

 那个小小军官,混到了承宣使的高位?
 

 想到自己的钗子,还在他手上抵押着,李清照就有些生气。
 

 自己回去之后,好不容易凑齐了钱,却没能买到那副《牡丹图》,钗子也没拿回来。
 

 本以为他是跑了,原来是当大官儿去了。
 

 两人都是深闺守活寡的,共同语言极多,吃了些酒,解衣就寝。
 

 李清照忍不住赞叹一声,“难怪都说你是咱们大宋第一美人儿啧,我见尤怜啊!”
 

 赵福金嗔白了她一眼,拉过锦被掩住那婀挪的娇躯,害羞地缩进锦被,只露出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
 

 “你说咱们独守空房,他们男人家在外面,会去寻花问柳么?”
 

 李清照微微蹙眉,小声嘟囔道:“应该不会吧”
 

 ——
 

 此时不远处,蔡京的书房,他看着西北来的书信,陷入了沉思。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蔡太师的手笔,会引起大宋天翻地复的变化。
 

 检查整理禁军经费财计事,在他的手中,定然会引来汴梁的巨变。
 

 其实在官家这么些年的折腾下,大宋已经处在摇摇欲坠的地位上。
 

 神宗英宗两代以用新党变法的巨大政治代价,积累出来的一些家底,都被赵佶折腾了个精光。
 

 朝中党争剧烈,西军慢慢尾大不掉。再加之又正好碰上辽人烂得比大宋还彻底,一个更加凶残、兵甲精利的女真兴起。
 

 在真实历史上,此刻大宋朝中,上至赵佶,下则不管是是朝中党争的哪一方,都知道需要对大宋进行一番好好的整顿了。
 

 都门禁军,就是最需要好好整顿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过在真实历史上,蔡京没有出头,因为那时候没有人抗住西夏,他觉得伐辽必败,便不愿意和童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