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见招拆招
马扩走在前往节堂的路上,慢慢瞧出些不对劲来。)a§微°?趣±?小[§?说^?网¨ u÷免?°费£&阅?u?读2±
童贯虽然此战不力,但在他心中,依然是伐辽统帅的不二人选。
因为他不会被文官束手束脚,童宣帅与官家的关系亲厚,官家信任他。
要是其他人来主持伐辽这种事,手握真真切切的近二十万战兵,就在河北这种地方,南下一马平川。
肯定会派出什么监军之类的官员来,那些官员要么是宦官,要么是文官,都是不知兵的,却很喜欢指手画脚。
所以马扩从一开始,就支持童贯,童贯也很厚待于他。
没想到,却因此成了老西军心目当中的异类。
这次宋军白沟河战败之际,他正在辽国燕京出使,宣谕北辽朝廷速速投降。
这有点象唐俭,只不过童贯和李靖不一样,他输了。
马扩脱身之后,心中忧愤交加,没想到老西军在白沟河这场战事中惨败。
而刘延庆这些分化出来的西军又不堪一击,十五万优势之师,面对从七年前女真起兵开始就再没赢过一次的辽军,竟然也能惨败如此!
来到河间府,见到的种种现象,又让他看清了一件事:
童宣帅已经不再是那个每战临阵的统帅了,白沟河一败,他直接就退到雄州,紧接着再退到河间府。
难道过几天还要再退到大名府?
退到汴梁?在皇城内指挥伐辽么?
马扩该说不说,魅力确实高,两国交战,他在燕京,耶律淳对他很好,将他礼送出来。
耶律大石和萧干也客客气气的将他送回了宋军战线,没有难为他。
在辽、金两国,他都备受礼遇,而且还是在大宋如此拉胯的前提下,越发显得他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马扩回来之后,就奉童贯之命四下奔走,连络西军诸位统帅,要共商出如何挽回局面的办法。
西军诸路经略使,分处各地,虽然答应了来河间府一会童贯童宣帅,但是人人冷淡的样子,让马扩已经看出,老西军诸路统帅已经打定主意,看笑话到底。
反正此次北伐,统帅是童贯而不是他们!
他们都在等着回去西北,回到自己地盘上。马扩也看清了西军这些将门的面目,他们只想过去继续做将主藩镇,无心在这里为童贯的王爵而战。
其实马扩要是能站在西军的角度来看,你让一群打了一百多年,却备受朝廷压制的边军,对大宋能有什么忠心,确实是强人所难了。
老种小种相公,以及他们的得力手下如姚平仲等人,对于童贯分化西军,拉拢刘延庆试图以取代老种相公,成立胜捷军挖走西军精锐的事,已经是深恶痛绝。
西军将门百年基业,盘根错节,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牵涉着多少家族、多少人的利益,岂能让人轻易下手!
马扩走的很急,脑子里事情虽多,却不纷乱,他依然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在他看来,此败是个意外,肯定是有什么特殊原因。
这场复燕云十六州之战事,不该变成了这等模样!
失去幽云十六州,汉家失却此高屋建瓴之地,中原腹心之地门户大开。
他是去过女真的,知道这些崛起海东的蛮人,到底有多强悍!
如若燕云十六州不在手中,那么大宋就是要求得如当初澶渊之盟故事,亦不可得!
女真人南下,将变得极难阻挡,必须要帮大宋拿回这北方的屏障之地。
难道大宋百年,真的已经垂垂老矣?要和这纠缠百馀年的辽国,同始同终不成?
一路奔走,这些念头不断的出现在马扩脑海,却赶紧又压下去,他不敢往深处想。
奔走几日,总算将几路经略使全部见完,大家也答应五日后应宣帅之邀赶赴河间府共商将来大计,他也算完成任务,这就匆匆赶回来缴令。
这宣帅府赞画,他实在是干得厌了,宁愿重回军中,一刀一枪的干个痛快!
马扩虽然一直做外交、串联的工作,其实他弓马娴熟,也是一员猛将,指挥也颇有章法,算是难得的将才。
他们这一小队人马,终于在马扩的胡思乱想中,来到了宣帅府衙之前。
离着府衙还有些距离,值守军官就已经大声喝止,当先骑士一展捧着的牙旗:“马宣赞回署缴令!”
胜捷军别的不说,这种表面功夫绝对天下第一,比曾经的花架子之王京营禁军还强。
值守军官虽然认识马扩,但还是上前一丝不苟的验看了牙旗令牌,才笑道:“马宣赞,下马进去吧。宣帅才派传骑出去寻你,一骑不够,连着派了七八骑出去!却没想到宣赞这么快就回来了!几处地方,来去这么快,宣赞辛苦!”
马扩心中一紧,童贯明知道他去西军各路统帅那里连络,却如此着急地派了那么多人出去找他,真不知道前面又有什么变故发生了!
难道是女真不遵誓约,提前南下?
他一把将缰绳塞到那个值守小军官手中:“派人通传,俺这就去见宣帅!”
值守军官手一挥,早有人朝里面奔去,从门口到内厅节堂,接力似的将消息传了进去。
马扩整整身上衣衫,大步就朝里面走。
宣帅衙署,一路都是戒备森严,即使如马扩身份,也一路要验看腰牌。
不过他才走到府衙大门口的时候,就看见童贯身边两个心腹虞侯急匆匆的奔了出来:“宣帅有令,免通传,免验看,请马宣赞节堂相见!”
马扩心中又是一紧,只是跟着那两个虞侯一路进门。
直到节堂之外,就看见童贯宣帅大旗在节堂之前猎猎而动,节堂之前,披甲胜捷军将士两边排开,站出老远。
人人持钺按剑而立,肃杀之气,布满庭阶。仿佛白沟一败,从来未曾发生过,童贯手下所领,也不是已经分崩离析,乱成一团的西军。
节堂之内,还是那个统帅十五万精锐,官家亲送出汴梁,雄心勃勃,北上伐辽的太师宣帅童贯!
一名胜捷军军官上前,伸手出来,要马扩摘下腰间佩剑。马扩正伸手解环,就听见节堂之内一声大喝:“不要耽搁了!快请马宣赞上前!”
语调有若洪钟,嗡嗡作响,从节堂之内直透出来。那军官一凛,躬身一礼,就让开道路。马扩一颗心提得更高,童贯最讲排场,现在急切如此,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按着腰间佩剑,急步而奔上台阶。
节堂外面明间,是一个玄关,正中有白虎屏风隔挡。绕过屏风,就进了正堂。正堂之上,一个身着锦缎长衫,戴着乌纱璞头,腰系玉带的高大汉子正在堂上负手走来走去。
这汉子五十多岁年纪,面皮黝黑,筋骨如铁一般健硕,零零落落几根须髯,看起来说不出的古怪。一双三角眼正迎着马扩走过来的身形,精光四射。
正是枢密使、太师,河北诸路宣抚置制使,掌大宋实际军权垂二十年的童贯!
童贯目中精光闪铄,在节堂上看着帅案前恭谨行礼的马扩,“马宣赞,前线的战况你也知道了,如今还有一个机会转败为胜,就是说服那郭药师来降。”
“此事,恐怕还要拜托在你身上”
——
盐州,新建起的堡寨内,陈绍亲自到来。-精?武·暁,说¨王¨ `芜\错`内¢容^
寨中军民,无不激动欢欣,节帅近来威望日隆,但是却更容易得见了。
在拢间耕田的地头、在河道挖渠的泥坑、在前线攻伐的兵营
此时已经是五月末,天气又炎热起来,陈绍穿着很简单锦缎长衫,带着一群人在寨墙上行走。
看着西夏人破坏留下的痕迹,寨墙还有血迹。
陈绍指着血迹,说道:“看来他们也知道,我们每建起一个堡寨,他们的死期就靠近了一些。”
周围的人纷纷笑了起来,充满了自信昂扬,这场对夏之战,确实如节帅所说,可以用最稳妥的办法,来慢慢取得胜利。
急不得
此时,下面陈绍的亲卫匆匆上来,拨开人群,到了赵河处,递给他一封信。
赵河拿到之后,不敢怠慢,挤开人群交给陈绍。
陈绍看着手里的书信,还没展开,就先笑了起来。
“我给咱们的宣帅,去了六封信,他终于舍得回一封了。”
说完,撕开信封,小声读了出来。
读完之后,陈绍用指节揉了揉眉心,“让我带兵去河北?”
周围的人都看着他,几乎是所有人,都不希望节帅离开。
他们已经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定难军,只希望节帅带着他们,尽早灭掉西夏,彻底站稳脚跟。
河北幽燕之事,和大家有什么干系?
陈绍的手下,得有一半是原本属于西夏的。
陈绍扶着寨墙,看向远处的兴灵平原,沉默着思考起来。
他不用跟其他人商量,这件事必须他自己拿主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这是无法改变的。
你指望其他人都设身处地地为你着想,那纯属是自作多情。
而陈绍麾下这些人,或许一万个里,有那么十来个,是愿意为了大宋去幽燕一战的。
其他人必然都反对。
所以集思广益没有任何用处,陈绍得结合世上唯有他自己知道的,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来做出决断。
去幽燕有用么?
陈绍仔细盘算了一下,童贯让自己带兵去河北,那西夏怎么办?
如今西夏是濒死的状态,万一给他缓一口,事后再想按死他,那可就难了。
要知道,这西夏就是个不死小强生生熬死了辽、北宋、金
他们的轫性是很强的。
那么这兴灵前线,就需要留下足够的兵马,战兵至少三万。
夏州,同样需要留下三五万人马,因为女真已经派人来交涉过了,他们对自己收容辽地汉人很不满。
自己抽调太多兵力,他们就势南下,也很危险。
夏州一旦丢了,女真人把云州和夏州连成一片,再拿回来不是难如登天,而是根本没有可能。
女真可不是弊病丛生的西夏和大辽,他们如今正是起势的时候,难求一败。
夏州丢了,以陈绍对西夏的了解,他们肯定会抓住这唯一的机会,向金国人上供,然后夹击宥州、盐州
陈绍摇了摇头,自己没有兵马能支持幽燕,若是自己去了,那更是百无一用。
童贯手下,有的是人比自己会打仗,甚至童贯本人的指挥经验都远比自己丰富。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自己去了,真能指挥兵马么?
别说是自己去,就是把巅峰期的岳飞给童贯送去,他也用不好,赢不了!
陈绍站在寨墙上,长叹了口气,平心而论,他其实是想去的。
身为一个汉人,谁他妈愿意看靖康之耻重演?
哪怕是出一点力,拿回北方屏障,将来让河北之地不要沦陷的如此之快,陈绍也很乐意。
但是理智告诉他,去了之后根本没用不说,还可能会葬送如今西北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