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团结最重要
宣和四年,时局的飞速变迁,就如风行草偃。?w_e*n_x^u-e,b~o·o?k′.,c.o¢m¢
燕地局势变化,让人接一场转折接着一场转折,只是让局中人觉得喘不过气来。
陈绍看着军报上,写着:
“居庸天险,大雪压垣,金人踏尸入关“
在距离新年不剩几天的时候,完颜宗翰克居庸,辽宰相左企弓以燕京降。
杀了一个李处温,汉人宰相左企弓、虞仲文开迎春门降金。
太后萧普贤女携三百契丹宫帐军死守大悲阁,破阁之后,护送太后逃出,投奔耶律延禧去了。
萧干率兵离开燕京,固守箭笴山,创建大奚国,称大奚皇帝。
金兵追击,在箭苛山被萧干领兵击退。
耶律大石带着万馀契丹残兵,向西逃去。
紧接着,大宋宣帅童贯,派赵良嗣赴燕京,按照《海上之盟》的条款,讨要燕地城池。
陈绍合上军报,久久无语,局势兜兜转转,虽然过程有所变化,但是结果大差不差
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近十五万西军出关,奔赴河北,年前回来了不到九万人。
而且还是没有任何朝廷诏令,西军自下而上,主动回归的。
大宋的威信,已经跌到了低谷,西军上下一大半的武将,根本不再听从朝廷的命令。
蔡京当初裁撤禁军、姑息陈绍在西北坐大,也是在判定伐辽必胜的背景下进行的,如今更是无法收场。
错判了伐辽的结果,让大宋在这个时候,付出了远比明面上还大的代价。
历史上的复灭,也和这次错判有很大的关系。
以前陈绍只是读读历史,骂两句菜逼,其实并没有看懂。
如今他站在这个地位上,才算是真的懂了一些,大宋朝廷事实上,已经丧失了权威。
等到靖康之后,赵构其实已经指挥不动各路兵马了。
这封军报是七天前发出的,到自己这里已经是十二月二十五,马上就要新年。
定难军各级衙署,正在筹备年关。
魏礼匆匆赶来,还没说话,瞧见陈绍桌上和自己一样的军报,便明白陈绍已经知道了。
“节帅!”
他的语气有点激动,莫名的红了脸,陈绍抬眼瞥了他一下,没有表态。
陈绍很是无语,大宋倒楣,你激动啥?再怎么说,你也是做过大宋的公卿,被贬黜出京,真就这么大的怨气么?
难道你还想打回去不成?
魏礼也不提什么事,找了个座位,自顾自坐下,等着陈绍先开口。
在他身边,坐着两个年轻的官员,拿着纸笔记录。
陈绍和魏礼,就是如今定难军的中枢,和大宋繁冗的官僚系统比,定难军的中枢简单至极,就两个人
陈绍说的话,魏礼去执行,大方向上保持绝对的独断。怕他遗漏了什么,魏礼每次都叫上两个书记官,在旁边记录,回去之后再翻阅。
陈绍揉了揉眉心,沉默片刻之后,说道:“女真人拿下燕京之后,我怕他们欲望膨胀,可能会背盟南下。趁着他们还没动手,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尽快和女真人交易起来。”
如今这个时节,实在不宜搞风搅雨,一不小心就容易成了民族罪人。
要团结尽可能多的人。因为历史的大势,是女真席卷中原,灭辽灭宋。
自己要做的,是逆势而为,本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魏礼赶紧说道:“节帅,女真人手里,有契丹经卷无数,我看咱们可以多买一些来。”
“经卷?”
“契丹国内,部族众多,其中多有信佛的。契丹经卷之全,冠绝诸国,尤其是西京府如今节帅麾下,多有信佛的部族,若是能得到经卷,便可以据此释经。”
陈绍点了点头,“此言大善。”
如今佛教在西域很盛行,自己西征时候,亲眼见到了敦煌那些壁画和雕刻。
而女真人,是不信佛的,但是难保他们女真内部,会有高明人士,瞧出这些经卷的宝贵来。
陈绍马上说道:“让翟奉达亲自去,到云内州,收购女真人手里所有经卷!”
“其他书籍也要!”陈绍补充说道。
他突然意识到,书籍这东西,其实都是有用的。
西夏国内的经卷也有很多,他们党项皇室,也是崇佛的,但是李乾顺离开时候,要么带走,要么焚毁。
“钱财方面”
陈绍笑道:“此次西征所获颇丰,不够的先从别处挤一挤,这笔钱得花。”
女真那边,已经不让云内州卖生口了,虽然还有偷偷卖的,但是数目和之前没法比。
但是女真人掀翻了大辽,抢夺了那么多东西,很多他们都意识不到有什么用。
此时正是收购的好时机,否则等他们反应过来,多少钱也不肯卖了。
就象生口一样,女真高层甚至训斥了完颜拔离速一通,但是他不服气也是真的。
陈绍很心急,但是在这个时候,他得沉得住气。
尽管知道女真即将南下,但是他无法跟身边人解释。
如今正值新年,他正好派人以贺中原新春的名义,和女真人也连络一番。
能买的尽量多买一些,能卖的尽量多卖出去一些。
让女真人手里多一些奢侈品,少一些实战有用的物品。
一来一往,到时候战力上会有所体现。
经过这次灭夏和征河西走廊,陈绍又总结出来一些道理,很多时候战争的胜负,在打之前就已经确定了。
在决定开始一场战争前,就要尽量多地做一些正确的事,来给自己的天平上增加砝码。
然后开打的那一刻,胜利自然会朝着自己这边倾斜。
“临近新年了,把大家聚在一起,议事的同时,也庆贺一番吧。”
陈绍说完,魏礼马上就点头道:“河西太远,就不用来了吧?”
“让翟、张两家派人来一趟即可,凉、甘、肃、瓜、沙,各级官员不用来了。_比_奇`中?文_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陈绍说道:“这样的议事,要经常组织,大家聚在一起,有什么话都说开,免得暗地里滋生矛盾。我们这些人呐,本就是中原、西夏的失意人,聚在一起好不容易有了些起色,就更要团结。”
魏礼深以为然,起身告退,去安排人手送信。
不到两日,定难军各地的重要人物,齐聚西平府。
虽然节帅没说叫大家来什么事,不过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议事的主要内容,最近发生的大事,不就是金人拿下了燕京府么。
陈绍也从兴庆府,来到西平府。
西平府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更有黄河水道,加之杨成挖的运河,已经颇具运载能力。
陈绍几次都有心搬迁到此地来。
兴庆府中,依然有党项贵族把持着很多事物,只要将他们调出兴庆府,就起到了迁都的作用。
这是瓦解旧势力最狠的一招。
不过实行起来,难度也很大。
因为他兵威正盛,手下又都是自己提拔的新官僚,不管是文还是武,都足以碾压党项残存的旧势力。他可以强行迁移定难军的中心,不用顾虑其他。
而且他马上就要率兵去中原了,这种事还是尽快做完为好。
这次来的人很全,就连大将韩世忠,也在布置好兵马继续进攻贺兰山之后,亲自来到了西平府。
韩世忠进城之后,在他身侧,有几名扈从亲卫。
走的时候还是秋日,如今已经是寒风呼啸,割脸如刀。这几名亲卫都用油脂涂了脸,衣甲缝隙也包得满满的,按刀跟在韩帅身后,四下张望。
韩世忠笑着骂道:“看什么看,这西平府要是放在陕西延安府,都算不得什么大城。”
几个亲兵都是他从西夏新募的兵马中选出来的,闻言瞪大了眼睛,“天爷,还有比西平府繁华的城池呢?”
韩世忠一扔马鞭,“你们知道汴梁么?”
韩世忠本人没有去过汴梁,但是不防碍泼韩五吹牛皮,毕竟在西军时候听得很多汴梁的事,他随口说了几件,就唬的几个亲兵目眩神驰。
“不知道俺们有没有机会去见识一番。”
韩世忠豪气地说道:“跟着本将军好好干,天下何处去不得!”
他们刚要进西平府的齐王府,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是吴阶带着盐、宥系的官员到来。
他曾经在韩世忠手下做过小卒,虽然如今的地位相当,但是见了韩世忠还是很客气地上前行礼。
韩世忠哈哈一笑,见他身边一员小将面生,但是却站的最近,韩世忠马上疑心这是陈绍的亲戚,走了关系。不然自己都不认识,怎么能和吴阶站在一起。
他是西军出身,早年吃过没关系的亏,对这种事很是看重,笑着问道:“吴阶,这是?”
“是我胞弟。”吴阶道:“吴麟,还不来拜见韩帅。”
一听是他弟弟,不是陈绍的亲戚,韩世忠就随意了很多,笑着拍了拍他肩膀,说道:“不错,一表人才,跟着你兄长好好学,你兄长是个会打仗的,将来咱们定难军,又多一员良将。”
“多谢韩帅。”吴麟倒也不怯场,抱拳叉手道。
盐州的武官,纷纷上前和韩世忠问好,他一一笑着回应,每个人都记得十分清楚。
两人带着各自手下,一起往齐王府走去。
韩世忠道:“自从兴庆府一别,我已经很久没见过节帅了。”
吴阶点头道:“节帅亲率大军,征河西走廊,我也没有机会拜见。”
陈绍打河西,在这两位行家看来,其实是可圈可点的。
因为他这一路没有犯任何一个错误,顺顺利利,犁庭扫穴般拿下河西。
这其实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以强击弱,不犯错误,就是最好的统帅。
不犯错比智计百出还要强,宁可多费些事,也不能给敌人哪怕一点机会。
若是势均力敌的话,就要反过来。
两人来到王府内,马上有陈绍亲兵给他们带路。
来到一处大堂前,还没进去,就听到朱令灵那标志性的大嗓门。
韩世忠不禁撇了撇嘴,银州离这里最远,他朱令灵却是到的最早。
进到堂中,果然就看见老朱站在中间,正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地滔滔不绝讲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