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灵武新兵,为大战而生(第2页)

春日水中冰消,但是泥地还有些冻土,正好用来夯土,新大营四下都在挖开壕沟,一边用以取土一边便以此作为寨濠。

这些从各个部落选出来的蕃兵,原本都是各部落首领、酋长的私兵家奴,如今也成了陈绍的屯兵。

李乾顺千辛万苦在这里推行汉化,但是步履维艰,每走一步就遭到旧贵族势力的层层阻挠。

但是陈绍不用担心这些,西夏是被他暴力消灭的,而且反抗之激烈,异乎寻常。

这也导致了,大部分顽固的党项贵族,都被歼灭了。

他们手底下,大量的田产、资产,等着自己来分配。

如今西夏只剩下当初来兴庆府投降的那一批,也被陈绍盯上了,正让王寅搜集材料,给他们来个大案,一锅端了。

更妙的是,那野利峻还有诸多不满,时常抱怨。

陈绍骑着马,在河畔看着新起的营寨,还算是满意。

别的不说,他的手下,做起土木工事来,基本都还可以。

在略有模样的寨濠与寨栅中间,留出了夯土寨墙的位置之后,再里面就都是屯兵的所在。

大概的轨迹已然用石灰粉划分出来,留出了调度兵马的通道,还有防火间隔,这通道十分宽阔,保证可以快速出兵。

营中还选出了打井的地方,虽临黄河,但是营中仍要有取水处,防止被围营中,断绝水源。

虽然这里是自己地盘的腹心之地,但是陈绍也不怠慢,未虑胜先虑败,他甚至已经做好了与女真人交战不利,被逼回兴灵平原,也要据地死守的打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比李乾顺还要死硬。

此番就是要和鞑子拼了,绝对不让他们和历史上一般,轻松地霸占中原,然后越江去作威作福。

要知道,历史上金国不但在中原地区大肆杀戮,而且就算是江对面的南宋小朝廷,也躲不开他们的羞辱。

金使递交国书时自称“敕令”,要求宋帝降阶跪接。

而且每次有使者到临安,就要索要好处,有一次直接要临安府支付“茶果钱”三千贯,另索银器五百两、蜀锦百匹。

抢掠商船货物、把南宋官员当靶子射,强抢民女,都是屡见不鲜。

陈绍的商队虽然一直和中原做买卖,但是很多重要物资,是不往外卖的。

比如说兽皮、兽筋,现在这些屯兵所在,一队队的车马运来了簇新的牛皮帐篷,堆叠得跟小山似的。

一些军汉正开始搭建这些营帐,留出的屯兵区域是如此广大,哪怕屯驻三万步骑,都绰绰有余。

陈绍就是奔着被人逼到这里,也要继续打下去的规格,来建造兵营的。

当然,最好是用不上!

其他地方营帐还只是才开始动手搭建,但是中军营帐已然搭建完毕,这支兵马由陈绍直接挂帅,中军亲卫皆是他最忠心的横山汉儿和没藏部勇士组成。

中军营地占地颇大,好在西北地皮不甚值钱,而且周围就是水力磨坊,本来就没有人居住和耕种。

十几个头号牛皮大帐连成一处,帐外各色旗号密布,中军司命之旗五方五位旗号传令认旗,按军中规条布列都在寒风中猎猎舞动。

陈绍带兵久了,也懂得一些营旗和旗语,在马背上颇有兴致的和吴麟指点着交谈。

吴麟被他调来,任灵武营兵马都指挥使,地位仅次于陈绍和灵武营副都统没藏庞哥。

在屯兵区域往西不远,又是一大片空地,这就是专门留出来的校场了。

点兵司命号令台还未曾搭建,现在只是一片空旷中风卷旗动,颇有几分肃杀气象。

如此所在,作为屯兵练兵之所,着实不赖。

陈绍从年初开始,定下募兵成立灵武营开始,到如今不过两个月,已经快要完成。

与之相比,汴梁那从去年就开始嚷嚷的,京营新兵,至今还没个着落。

很快,这营中的士卒,就将随着他的政策,脱离首领、酋长的掌控。

能做到这一切,还是得感谢西夏历代帝王的铺垫。

西夏一直致力于汉化,他们自己就是部落出身,也见识过大唐的强盛,如何不知道部落的害处,以及汉化的好处。

他们这百十年的努力,本来应该在李乾顺手里,彻底完成汉化,让他们再撑上个百十年。

可惜,被陈绍给捡了现成的。

灵武大营中的军汉,越来越多,如今已经有两万余人,陈绍还在不停地招募。

这可是两万战兵。

以陈绍如今的兵马数目,明眼人一眼就瞧出是奔着打仗建立的,要是不打仗,那就是纯煞笔。

他手下战兵已经超过十万人了。

这可不是孙权在合肥那种含金量的十万,而是正儿八经的十万战兵,能冲锋杀敌,陷阵掠地的战兵。

要是把各地堡寨里,那些半耕半牧的兵也算上,人数就更没法统计了。

要是不打大仗,这些兵马完全可以裁撤一半,让他们去专心地放牧、种田。

陈绍心中,这灵武营的意义也很重大,将来是要作为自己最为可靠的亲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