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2页)

如今定难军的大政策,都是陈绍提出个大方向来,魏礼他们回去商议,敲定细节,拿出具体方案,再由陈绍审查。

这样很是方便,而且也保证了他自己的权力不会被偷偷架空。

不一会,魏礼带着两个书记官,还有副手许进。

几人进来之后,自己找了个位置坐下,在定难军中,大家还是很随意的。

陈绍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说道:“盐州出了几个贪官,我已经让广源堂处置,我发现咱们的官儿已经很久没有流动了。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们觉得选官上,有什么好的政令可以推广。”

魏礼和许进对视一眼,没想到今天的话题这么大。

魏礼沉吟了片刻,说道:“不如开科。”

陈绍对此不太赞同,开科又是那一套,学的东西很难致用。

就算是要开科,那也得改制一番。

他还是倾向于,有个搞研究的地方,尽管如今陈绍手下,除了在火药的威力上有所加强之外,并没有发展出什么新的技术。

即便如此,陈绍也觉得很有意义,因为新东西的面世,往往是井喷式的。

自己已经将风气引到一个正确的道路上,随着经验和知识的慢慢积累,早晚有收获的那一天。

“我提一个想法,你们帮我参谋参谋。”陈绍站起身来,一边走,一边说道:“我们从堡寨、镇这一级开始,直到州府,逐次设立各阶学院、书院,然后层层选拔,你们看如何?”

魏礼和许进,虽然不太赞成,但是陈绍提出来了,他们就要仔细去想有没有可行性。

许进说道:“节帅此乃长久之计,但远水难解近渴,我们当下就需要一批官员顶上。”

陈绍想了想,说道:“那也不妨碍先施行,就当是提前试点了。我们再从中原,挖一些现成的不如意的官吏来,只要通晓钱粮刑律,就可以入职。”

魏礼笑道:“这个却简单。”

陈绍又说道:“在河西,建一个佛学院,教他们把经世致用的学问,和佛学结合起来,培养一批神棍,为我所用。”

魏礼和许进突然一起咳嗽起来,眼神都有些古怪。

陈绍道:“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到了你们这个地步,若还看不懂这件事的重要,那就白干了!”

两人其实也懂,但没想到节帅说得如此直白。

“佛学院的学生,要挑身体好的,和尚这个身份好啊,将来可以放出去做细作,打探、策反、刺杀都可以。”

“再来个讲武堂,把那些中低层的武官、武将,每年挑上些日子,集中起来学一学。”

打仗这东西,也不能全靠武将们在战场上,生死相搏中去领悟学习。

有些经验,也是可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

陈绍点了点头,“就先这样吧。”

对他来说,在定难军中推广,还算是轻松。

若真的有用,将来再不断完善,发扬光大。

这件事听上去很大,但是在魏礼和许进看来,反倒不是很麻烦。

在堡寨内,原本就有很多的学堂,学的是认字和匠学。

稍微增添些人手,从各自堡寨内,寻几个学究先生,给小童启蒙就可以了。

至于佛学院,两人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节帅的想法确实很好。

因为西北这地方,佛学太重要了,要把释经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以免为有心人所用,蛊惑人心,来破坏定难军内的团结。

两人离开之后,陈绍也不想在广源堂待着了,他总觉得这里阴气很重。

其实在地下,确实有地牢存在,但是关押的人不算多。

一般只要进了那里面,很快就招了,没多少人能承受住。

能承受住的,就已经不是一般的犯罪分子了,是死硬的顽固罪犯,干脆就杀了。

广源堂,大部分时候,都是先掌握了罪证才动手的。

陈绍这么一个从外地来的新崛起的势力,治下肯定是有不少人不服的,一品广源堂的存在,就是为了对付这些人。

他带着大虎和几个亲卫走出节堂,正好一人从一品堂内商队的院子中出来,穿着一袭白棉衣,有些素净。

正是河西回鹘领袖悉里的妻子,萧氏。

萧氏看了他一眼,垂下眼睛行礼道:“拜见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