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陈绍的计划(第2页)
这次灵武军出征,总共三万多人,号称十万。
一向少报人马兵力的定难军,终于也可以往大了吹嘘虚报了。
大军得胜灭国之后,开始撤兵,回来了两万,还有一万多驻扎在西州,防备他们死灰复燃。
西州的权力很分散,地方由二十四城都督分治,部落首领(如“狄银”“于越”等突厥官号)仍保有军权,王权集中度有限。
灵武军对付他们的办法很简单直接,就是杀。
一般在中原这种地方,除非你是方腊、黄巢那样的人物,否则轻易不要招惹当地望族。
但是在西州不一样,他们所谓的望族、地头蛇,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根本没有中原士绅那种把控地方的能力。+p?i?n_g+f,a¢n¢b_o~o.k!.~c_o^m,
他们有了钱,一般就是过奢侈日子,买足够多的美婢奴仆,整日里眩耀富贵。
而中原士绅,尤其是那种望族,则会修桥补路,开设学堂,接济考生,有灾难的时候会赈济乡党
通过宗族势力、地方义庄、书院等组织网络,在当地构建起庞大的社会关系网。
宗族制度强化了血缘联系,而士绅往往是宗族的领导者,通过控制宗族资源增强自身影响力。
书院、学堂,让他们个拢断了上升信道,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地位。
时间一长,几辈人传下来,当地所有稍微有点势力的,都和他们家有盘根错节的关系。
你真惹急了,他振臂一呼,在当地立马就能组建起一支团练来。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都是这么起家的。
西州,不出意外的话,很快也会有这么一群士绅开始萌芽
因为被陈绍占领的那一刻,汉风就不可避免地吹过去了。
而他们都是依附陈绍,而崛起的新势力,至少在未来的几代人时间内,他们绝大部分是和陈绍一条心的。
把定难军看成一棵大树,那么陈绍是主干,他们是分支。
陈绍因为是打下的西夏地盘,再加之西夏统治阶层反抗很激烈,没有大片投降的。所以他清除了一大批旧贵族势力,让他可以启用很多新人,造就一大批跟他利益一体化的新贵族。
这是他的地盘上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最重要原因。
同理,女真鞑子现在这么猛,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陈绍的眼光,一直是盯着女真的,根本没怎么着眼大宋。
这次他之所以一个劲地让大宋赶紧参战,就是为了师出有名,免得自己上了之后,大宋在背后拿着海上之盟说事。
要知道,大宋打外战不太行,尤其是开疆拓土就没成功过,但是打内战、打自己人,属于是历代王朝里幻神级别的。
终宋一朝,也没出现什么厉害的割据人物,或者流民领袖。
方腊已经是大宋造反的天花板了。
秦有陈胜吴广;汉有绿营、赤眉、黄巾;隋有瓦岗、窦建德;唐有黄巢
个顶个都是狠人。
大宋之后,元有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
大明有李自成、张献忠
满清有太平天国。
唯独大宋,压榨民力如此厉害,竟然只出了个方腊,还很快被平息了。
因为大宋的士绅力量,其实是很强的。
别看它现在内忧外患,真要是陈绍带兵杀进中原,就等着陷入泥潭吧。
灵武大营附近的水力磨坊内,陈绍正在干一件很不符合他身份的事。
他踩着水车,骼膊挂在一根粗壮竹杆上,正在磨制面粉。
吱呦吱呦的响声里,陈绍的脑子,也和这水车一样,快速转动。
张觉要是能保住,就相当于给了旧日辽国汉人,最后一块净土。
如果大宋保不住平州,至少也得把张觉保住,给辽地汉人一个投靠大宋的理由。
否则的话,张觉死了,象是郭药师、孟暖这些人,难免会兔死狐悲。
不过陈绍又想了一下,根据大宋的尿性,你越指望它做成什么事的时候,它越是跟你对着干,非得搞砸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