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不拘一格(第3页)

他深感赵佶知遇之恩,在自己年迈之际,算是豁出命来了。

知道自己本事有限,高俅就虚心请了许多名声在外的宿将,其中不乏在西北打过仗的,请教治军练兵之法。

并且在请教了童贯好几次之后,破格提拔了一些西军中的年轻将领,到京营新军中任职。

比如西军猛将杨震长子杨沂中、泸川节度使刘仲武之子刘锜、泾原军中猛将王彦、熙和军小将王德

而赵佶这个人,虽然是没法洗的昏庸透顶,罪大恶极。但是他确实和其他亡国之君有点不一样,李纲那天提出的十策,他在殿上是拂袖而去。

可回到寝宫之后,他思考了几天几夜,又默默采纳了一些。

比如说厉行节俭,以纾民困;整军经武,汰弱练强

说到底,这人是很聪明的,他知道如今的局势有多危急。再不改变,可能真会亡国也说不定。

于是他偷偷停了几个正在修建的宫殿和道观,也不再大手大脚地赏赐身边的人,每日里挤出些钱财来,都送到高俅这边让他训练新军。

见到官家心情不好,愁容满面,他后宫那些妃子,问清缘由之后,也都慷慨解囊,凑足了三十多万贯,助他练兵。

这狗日的,人缘是真不赖。

在南薰门外,专门平了一个道观,作为军营来训练新军。

他自己,时不时也会来看看,甚至有几次,还特意诏李纲跟随。

李纲也没有被治罪。

这让他一度看到了一些希望,也不再提什么传位给太子的事,专心帮助高俅练兵,又举荐了几个好友。

包括被贬到巴州的宗泽、监察御史张所、被称为智囊的宇文虚中等人.

赵佶也是一一采纳,汴梁总算是恢复了一些都门气象。

随着这几十骑到来,军营门口守卫刚要阻拦,却发现来的是官家还有几个相公,忙不迭迎了上来,并叫人去禀报。

高俅此时已经几近油尽灯枯,他年纪大了,年轻时候吃苦太多,身子骨也不好。

听到官家来了,高俅强撑起精神,带着一群小将前来迎驾。

那几名貂帽小军官都生的十分英武,要么膀大腰圆,要么高大魁伟,马上军健也个个高大健壮。

人人都皮甲戴着头盔,擦得闪亮,盔上红缨也都崭新。这盔甲都是上好的青唐瘊子甲,整个大宋这样的盔甲不知道有没有一万领,每领都值数百贯。

高俅也是全不心疼,只要是有真本事,马上步下能打能射,一概赐下好盔好甲!

这些青唐瘊子甲虽然都擦得耀眼生光,但是甲叶上那一个个冷锻之后凸起的瘊子,仍然在提醒着人们,这是真正的军国之器,是用来上阵杀人的东西!

“老臣拜见陛下!”

赵佶此时早已下马,和李纲等人一起,对着新军指指点点,十分高兴。

见到两鬓斑白、皮肤如枯树一般的高俅,以往来时没有好生观瞧,不曾想这老奴如今竟病的如此严重。

他先是怔了一下,随即眼中泛泪:“爱卿,怎就如此憔悴?”

高俅在心底叹了口气,暗道你给我一场富贵,让我高俅风光了这些年。

如今到了晚年,你让我裁撤禁军,我身位殿帅第一个配合,不顾自己的利益;你让我整饬新军,我也是拼了命给你训练新军。

官家啊,我高俅,对得起你了.

赵佶说完,只见高俅愣在那里,似乎在追忆什么的恍惚模样,君臣两个此时好像是心有灵犀。

眼神对上的瞬间,都释然一笑。

要说高俅干的还真不错,他最后这段时间,是把赵佶给他的每一文钱,都用来训练新军了。

这在大宋,尤其是徽宗一朝,简直就是个奇迹。

而大宋不管是民间还是军队中,从来不乏有本事的,你真要是用了心,就一定会有回报。

先不说高俅身边,那些新提拔的小将个个不凡,就是这些兵卒,也都像模像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