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打杀宋使(第2页)

宗泽微微摇头,示意他不要说话。

朝中主和派,如今已经坐不住了,各种逆天言论频发。

是时候,让他们感受到河北军民的愤怒,以及让他们收敛一点,不要如此无耻了。

“九大王不能死。”

要是死一个皇子,事情就太大了。宗泽还是知道这一点的。

岳飞点了点头,带着手下兄弟挤进人群,走到赵构的马车前。

此时愤怒的人群,早就冲破了议和团随行侍卫的防御,尚书王云被拽出来活活打死。

赵构也被打的鼻青脸肿,然后被岳飞护住将他从人群中护送了出来。

——

艮岳内,赵佶斜倚在卧榻之上,就穿着一件软缎中单,头发也放下来披着。

此时天气还很寒冷,但是他这房中,尽管开着窗户透气,依然是暖流阵阵。

在他膝前的降香黄檀所做的小案上,放着酒一觞,干果两碟。

三足雕鹤的香炉内,散发着淡淡的沉香气。

赵佶拍手击节,尽是休闲放诞之态。

在他前面,新纳的两个才人,一个宛转低唱,一个翩翩起舞。

赵佶给她们赐名,一个叫‘姚小娇奴’,另一个叫‘罗醉杨妃’。

两个才人都是十三、四岁年纪,将盈盈秋波不断投向赵佶。

室内燃着香炉,淡淡的烟气缭绕,让赵佶感觉十分舒服惬意。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陈绍挡住了西路军,河东没有沦陷,所以此时原本时空中已经传位给太子的赵佶,依然是大宋的官家。

就在他准备以一敌二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随后,有宫女来报,说是梁大官求见。

赵佶抱怨道:“这老奴,现在却是越发的不晓事了!”

本想叫人把他轰走,但是一想到如今的局势,又怕是前线有什么差池。

他不敢怠慢,叫人把梁师成叫了进来,罕见地没有让两个才人离开,而是一手一个,左拥右抱。

这也是提醒梁师成,没什么大事,就赶紧滚蛋,别耽误了自己的兴致。

梁师成进来之后,脸色有些苍白,低着头说道:“官家,河北民变,打死了前去金营议和的王云,九大王也身受重伤。”

赵佶悚然一惊,那点兴致早就烟消云散,只剩下恐慌。

如今女真人已经打到了京畿省附近,全靠那些河北义军,在他们身后撑着。

没想到自己只是派人去议和,就已经犯了如此大的民怒。

他心中焦躁,马上又抱怨道:“你选的好差遣,这点事都做不好!那皇城司也是无能,朕养着他们有什么用!”

梁师成唯唯诺诺,不敢反驳。

“低着头做什么!你打算如何处置?”

梁师成说道:“老奴以为此时不宜加罪,应该安抚民心。”

“当时有谁在?”

“宗泽恰好也在,正是他保住了九大王。”

赵佶往榻上一躺,咬牙骂道:“朕早就看出来,这些臣子满嘴的忠君爱国,其实根本不是!”

“这民乱,说不定就是他搞出来的,就算不是,他必然也是默许了。”

别看赵佶如此昏庸,实际上他是个‘革新派’,重用蔡京,打压旧党。

甚至给旧党那些人,立了一块“奸党碑”,竖在皇宫门口,每次大臣们上朝都能瞧见。

所以此时,他疑心是旧党的人,在暗中推波助澜,或者干脆就是他们策划的这次民变。

不过梁师成这老奴说得对,此时不能意气用事,必须先安抚民心。

此次议和,是被打死的王云提出来的,他提议朝廷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送给金国,以此换的金国撤兵。

两国重修于好,从此互不侵犯。

赵佶犹豫再三,几乎是咬着牙,说道:“重赏宗泽,给他封官!”

梁师成长舒一口气,心中这才算是安定下来,他就怕官家会意气用事。

此时还需要主战派那些人,在前线顶一顶。

要是他们不行了,女真鞑子真的围住了汴梁城,那么附近能解酒危局的,只有一个陈绍。

陈绍可是天天嚷着,要诛杀官家身边的奸党。

等梁师成退走之后,赵佶彻底没有了性趣,他整个人颓废地躺在龙榻上。

在这个荒唐皇帝的潜意识里,他未尝不知道在他治下,这些年大宋到处都是生烟起火。

如今汴梁城中畸形的繁华富丽,已然是他内心深处最后一层遮羞布了。

一旦将这层遮羞布扯开,他就要直面他最不愿意接受的那些事实。

那就是偌大的大宋家业,已经被他败光了。

他赵佶,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甚至可能成为亡国之君。

他自己不怕么?

赵佶本来就不是一个有胆气,有决断的君主。

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有点小聪明,但是没有担当!

治国一道伤,他唯一擅长的,就是把原来还能勉强平稳运作的朝局搅得一团乱,什么事情都办不下去,最后只能让君主出马。

如此反复几次,不知不觉的就让君权远远凌驾在相权之上。

而且大宋君臣围绕变革而造成的朝廷割裂,在他手里更发扬得变本加厉,朝中党争在他一朝臻于顶峰,士大夫体系再也形不成合力与他抗衡,反而纷纷要在他面前献媚。

正是用了不惜将大宋统治体系瓦解的手段,赵佶才获得了大宋前代君主前所未有的权力。

然后这厮也没有利用君权来作为,而是用人行事享乐,全无顾忌。

他自以为自己是远迈前代的圣君,可以应对一切变故,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

可是他自己也有些心虚,知道自己其实什么都没做,空有绝对的权力,都拿来享受了。

当异族南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变乱摆在他面前的时侯,赵佶顿时就觉得手足无措。

指望政事堂有名臣坐镇,可以挺身而出,收拾局面?

政事堂现在用的是一个垂垂老叟蔡京,几起几落之后早已无法掌握朝局。

只是能行理财事,成为他赵佶的钱袋子,为他筹钱玩乐。

所谓政事堂,还不如和三司合并。

蔡京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本事,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