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韬光养晦,初叩父门(第2页)
衣服有些大了,穿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更衬得他身形瘦削。
但他将腰带束得整整齐齐,头发也一丝不苟地梳好,整个人看上去,少了几分孩童的稚气,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符的郑重。
“走吧。”
在赵姨娘担忧和钱槐敬畏的目
光中,贾环挺直了脊梁,第一次主动地、以请安为名,走出了这个困了他许久的偏僻院落。
从荣国府的东北角,到贾政居住的东路正院“梦坡斋”,是一段不短的路程。
一路上,雕梁画栋,亭台楼阁,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国公府邸的赫赫威严。
往来的下人,见了贾环,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都露出几分古怪的神色。!优!品·晓-说′罔! ¢已/发^布!罪*辛,章^結·
有好奇,有探究,更有不少人远远地便避开了,交头接耳地指指点点。
厨房那件事,早已传遍了整个府邸。
如今的贾环,在下人们眼中,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随意欺辱的可怜虫,而是一个不好招惹的、带着几分邪性的“小主子”。
贾环对这些目光视若无睹,他目不斜视,脚步沉稳,跟在他身后的钱槐,只觉得自家三爷的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一种玄妙的节点上,让他这个做奴才的,腰杆都不自觉地挺直了几分。
终于,梦坡斋那高大的院门,遥遥在望。
还未走近,便听到一阵嬉笑声从院内传来。
贾环脚步一顿,只见一群丫鬟簇拥着一个身穿大红箭袖,颈配“通灵宝玉”的锦衣少年,从院里走了出来。
那少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不是贾宝玉是谁?
宝玉正和身边的袭人、麝月等人说笑着什么,一抬眼,正好看到了站在不远处的贾环。
他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随即皱了皱眉,像是看到什么不洁之物一般,眼中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厌恶。
他没有说话,只是拉着袭人的袖子,绕开了几步,仿佛多看贾环一眼,都会脏了自己的眼睛。
他身后的丫鬟们,更是有样学样,或是低头掩口,或是投来鄙夷的目光。
钱槐气得脸都白了,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贾环却面色如常,仿佛没有看到这充满了侮辱性的一幕。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原地,微微垂下头,做出恭顺的姿态,直到宝玉一行人走远,他才缓缓抬起头,眼神幽深如古潭。
这,就是嫡庶之别。
一个是天上明月,一个是地上泥沟。
他没有愤怒,因为愤怒是弱者的情绪。
他只是将这份冰冷的差距,再一次深深刻进了自己的骨子里,化作了更强大的、向上攀爬的动力。
“我们进去。”
他淡淡地对钱槐说。
通传之后,贾环被带到了贾政的书房外。
书房的门紧闭着,里面传来贾政与幕僚清客们谈论学问的声音,间或夹杂着几声对宝玉功课的训斥。
贾环没有被允许进去,只是被告知在外面等着。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时辰。
寒风在廊下打着旋,吹得他单薄的衣衫猎猎作响。
他的手脚渐渐冰凉,脸色也愈发苍白。
钱槐在一旁急得团团转,几次想去催问,都被贾环用眼神制止了。
他要等。
他必须等。
他要让贾政知道,他的耐心,和他的决心。
终于,书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几个清客先生含笑告辞而出。
紧接着,贾政那带着几分疲惫和不耐烦的声音从里面传了出来:“外头是谁?让他滚进来!”
贾环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迈步走进了这间决定了原主一生命运的书房。
书房内,陈设典雅,紫檀木的大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墨香和陈旧书卷的味道。
贾政正端坐在太师椅上,手捻胡须,一脸的威严与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