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字千金,三日之约
贾政冰冷的目光,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刃,死死地钉在贾环的身上。/s′i,l,u/x-s¨w..-o\r_g\
那句“你,可敢应下?”带着居高临下的审视和不容置疑的威压,在空旷的书房中回荡。
这不仅仅是一个考验,更是一个陷阱。
应下,三日之内若背不全,便是欺君罔上,罪加一等,禁足半年只是起步。
不应,便是当场承认自己之前那番慷慨陈词全是虚言,是沽名钓誉之辈,从此更会被贾政视如尘泥。
这是一个死局,一个专为他这个“孽障”设下的死局。
然而,跪在地上的贾环,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那双清澈的眸子里,甚至连一丝波澜都未曾泛起。
在贾政锐利的注视下,他缓缓伸出瘦弱却异常稳定的双手,恭恭敬敬地将那本薄薄的《百家姓》捧了起来,如同捧着一道圣旨。
而后,他再次叩首,额头触地,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儿子,遵命。”
没有辩解,没有迟疑,更没有讨价还价。
就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反而让准备了一肚子训斥话语的贾政,再次愣住了。
他设想过贾环的种种反应可能会惊慌失措,可能会讨价还价说时间太短,也可能会找各种借口退缩。
唯独没有想到,会是这般干脆利落的应承。
这份从容,这份胆气,完全超出了他对这个儿子的认知。
贾政看着那瘦小的背影,眼神变得愈发复杂。
他挥了挥手,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疲惫:“滚出去吧。三日之后,卯时正,我在这里等你。”
“儿子告退。”
贾环再次行了一礼,这才站起身,拿着那本薄如蝉翼,却重若千钧的册子,转身退出了书房。
当他走出梦坡斋的院门,冬日的寒风扑面而来,他才发觉,自己那身半旧的直裰,早已被冷汗浸湿。
刚才在书房里,他看似平静,实则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面对贾政这种积威深重、心思难测的封建大家长,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万劫不复。
“三爷!三爷您怎么样了?老爷没……没责罚您吧?”
钱槐焦急地迎了上来,看到贾环安然无恙地出来,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秒!蟑?洁,暁-税?网· +更?薪~罪¢全*
“回去再说。”
贾环将《百家姓》揣入怀中,面色沉静地迈开了脚步。
消息,像是长了翅膀,比贾环的脚步更快地飞回了东北角的小院。
当贾环推开院门时,赵姨娘正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在院子里团团乱转。
一看到他,便立刻扑了上来,抓着他的胳膊上下打量,嘴里语无伦次:“我的儿,你可算回来了!怎么样?你爹没打你吧?他有没有骂你?”
“姨娘,我没事。”
贾环将她扶住,示意她看自己怀里的书,“父亲给了儿子一个机会。”
“机会?”
赵姨娘一愣。
“三爷!老爷让您三日之内,背下整本《百家姓》!若是成了,就准您入家学!”
钱槐在一旁,激动得满脸通红,几乎是喊了出来。
赵姨娘的眼睛,瞬间瞪得像铜铃。
她先是震惊,随即,一股巨大的、难以置信的狂喜席卷了她。
“入……入家学?”
她哆嗦着嘴唇,抓住贾环的肩膀,“我的儿,你说的是真的?你爹他……他真的金口玉言,准你入家学了?”
对她而言,儿子能进家学,和那些正经主子一样读书识字,那简直是祖坟上冒了青烟,是天大的荣耀!
“前提是,我能做到。”
贾环平静地提醒她。
“能!一定能!”
赵姨娘此刻已经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她一把夺过贾环手中的《百家姓》,翻开看了看,又急急忙忙地塞回去,仿佛那是什么烫手的宝贝,“我儿这么聪明,肯定能背下来!快,快进屋去!这三天,你什么都不用管,只管给我在屋里背书!钱槐,你去把门给我看紧了,就是一只苍蝇,也不许给我飞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