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荣庆堂舌战,雏凤初鸣(第2页)

 “回老祖宗,确有此事。”

 贾环坦然承认,没有半分狡辩。

 他直起身子,依旧跪在地上,不卑不亢地朗声说道:“孙儿先说作诗之事。孙儿那首诗,已向父亲陈情。诗中之‘旧都’,非指我朝京师,乃指那被贪腐与苟且所盘踞的‘名利之都’!诗中之‘旧奴’,非指家中长辈,乃指那些祸国殃民的‘禄蠹之奴’!孙儿受教于圣贤,当有为圣上分忧,为我朝除弊之心!此心,孙儿以为,非但无过,反而是我贾家子孙,当有的忠君报国之志!”

 这番话,他早已对贾政说过一遍,此刻再说,更是义正辞严,掷地有声!

 王夫人冷哼一声,插话道:“说得比唱得还好听!你一个庶出的儿子,不思安分守己,却整日想着这些不着边际的‘朝堂大事’,不是包藏祸心,又是什么?”

 “太太此言差矣。*齐?盛¢暁′税,枉′ ¨首`发·”

 贾环竟敢当众反驳,他转向王夫人,微微躬身,“孙儿虽是庶出,却也姓贾,也流着贾家的血,食着贾家的米。若因出身便自甘堕落,不思上进,那才是真正的不忠不孝,是府里的寄生之虫!孙儿人微言轻,不敢妄谈朝堂,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乃圣人教诲,孙儿不敢或忘!”

 “你……”

 王夫人被他顶得脸色铁青。

 贾环不再理她,转而对贾母继续道:“再说薛大哥之事。薛大哥乃是王家贵戚,

亦是我贾家姻亲。孙儿见他在家学中,言行无状,恐其日后在外惹下大祸,败坏了王、贾两家的名声。故而出言相劝,晓之以理。此乃兄弟之间的规劝,是亲戚之间的本分。若此举也算‘心机手段’,那孙儿敢问,是否要眼睁睁看着薛大哥走上邪路,最终身陷囹圄,才算是‘坦荡君子’?”

 这番话,说得在情在理,连一向护短的薛宝钗,都无法反驳,只能低头默认。

 “至于晴雯姐姐之事……”

 贾环的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愧疚与无奈,“孙儿承认,当时言语,或有不当,过于直接。但孙儿之所以如此,实乃痛心之举。晴雯姐姐乃宝玉哥哥的贴心人,她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便是怡红院的脸面。她若行差踏错,外人笑话的,不是她一个丫鬟,而是宝玉哥哥治下不严,失了体统!孙儿是怕……怕外人因此而轻慢了宝玉哥哥啊!”

 他句句不离“体面”,字字不离“规矩”,时时刻刻都在为宝玉、为贾府的“名声”着想。

 这番话说完,整个荣庆堂,鸦雀无声。

 就连哭着的宝玉,也忘了哭泣,只是呆呆地看着他。

 他发现,自己那些基于情感的指控,在贾环这番条理清晰、大义凛然的辩解面前,竟显得那般苍白无力,那般……

 幼稚可笑。

 王熙凤那双漂亮的丹凤眼里,异彩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