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凤姐发难,庶子献宝荣(第2页)
出多入少,靡费无度,外面看着架子不倒,里面却早已是寅吃卯粮!
“府中各项开支,日益繁重。田庄上的收成,年不如年。再加上……各房各院,人多手杂,跑冒滴漏,难以禁绝。”
贾环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句句,都说到了当权者的心坎里!
“儿子人微言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儿子夜不能寐,总在想,若有一日,府里当真有了什么急用,或是遭了什么天灾人祸,难道真要变卖祖宗的产业,去填那无底的窟窿吗?”
“儿子不才,读过几本杂书,知道‘开源节流’之理。.微¨趣-暁·税, ¨嶵¢辛.漳,劫.更_鑫·快+节流,需二嫂子这等铁腕人物,方能整肃。儿子不敢插手。便只能,在‘开源’二字上,动些微末的心思。”
“商贾之事,固然是下九流。可盐能安邦,铁能
兴国,便是这小小的当铺,亦能汇通银钱,盘活资产。儿子想着,我以庶出之身,行这商贾之事,纵然污了名声,也无伤大雅。若能为府里,在外面,悄悄地,积攒下一份不入公账的‘私库’,以备不时之需。将来,这份家业,终究还是姓贾,是老祖宗与父亲的,是宝玉哥哥与兰哥儿的!”
“儿子原想着,等这营生做出了名堂,每年能有几千上万两的盈余时,再将它完完整整地,如同一份寿礼般,献与老祖宗和父亲,给你们一个惊喜。却不想……到底还是儿子思虑不周,竟这么快,就被二嫂子这般火眼金睛的人物,给瞧出了端倪。”
他转过头,看着王熙凤,脸上竟露出了一丝由衷的、带着些许羞赧的敬佩。
“儿子现在才明白,在这府里,当真是没有半点事情,能瞒得过二嫂子的法眼。儿子这点微末伎俩,在二嫂子面前,实在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了。”
一番话,如同一篇精妙绝伦的策论!
他将一个“庶子私开当铺,图谋不轨”的罪名,活生生地,扭转成了一场“为家族深谋远虑,不惜自污其名”的忠孝大戏!
他不仅解释了动机,更不动声色地,狠狠夸赞了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将她发难的举动,定义为“明察秋毫”,给了她一个天大的台面!
王熙凤彻底愣住了。
她看着那个跪在地上,对自己满脸“敬佩”的少年,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好个小畜生!
她本想用这把刀,试探他的深浅,甚至将他一军。
却不想,他竟顺着自己的刀锋,不但毫发无伤,反而舞出了一朵花来,将这把刀连同刀柄,都一并塞回了自己的手里,让自己下不来台!
贾母那双总是半眯着的眼睛,此刻亮得惊人。
她看着贾环,那眼神,像是发现了什么绝世珍宝,充满了震撼与狂喜。
这哪里是什么“麻雀”?
这分明是一只心怀天下的雏凤!
他想的,竟比自己这个老婆子,比贾政这个家主,还要深,还要远!
“至于那周瑞家的小子……”
贾环不等众人反应,主动说起那最致命的一环,“儿子听闻他一家被发卖,其母重病,其家贫困。儿子想着,虽其母有罪,但罪不及家人。若逼得急了,他怀恨在心,在外头胡言乱语,败坏我贾府名声,岂不更是麻烦?故而,儿子便命人寻到他,让他将家中尚存的物件,拿到我那铺子里,以高于市价典当。一来,是给他一条活路,彰显我贾府并非不教而诛,亦有仁慈之心。二来,亦是想将他这最后一点家当,控制在手里。如此,他便不敢再生事端。此乃驭下之术,非是勾结。其中分寸,还请老祖宗与父亲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