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星辰玖

第6章 魑魅魍魉粉墨登场

 第6章 魑魅魍魉粉墨登场

 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崔呈秀请辞返乡丁忧,大明朝堂顿时暗流涌动。¨零^点·看^书¨ +追^最\新/章!节~

 魏忠贤为了震慑齐楚浙党,立马便命人将徐大化打入诏狱酷刑伺候,大张旗鼓缴赃,并命锦衣卫缇骑去捉拿杨维垣和阮大铖。

 这厮着实够操蛋。

 自己的干儿子都拿来杀鸡儆猴。

 话说,这一招就能吓住齐楚浙党吗?

 次日一早辰时许,朝阳初升,外出锻炼了一番的朱觉又不慌不忙往御书房走来。

 这回等在门口的就不是魏忠贤了,而是刘若愚。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带着刘若愚和王承恩进入御书房中,随即便拿起早已摆在御案上的奏折看起来。

 魏忠贤着实会做人,头两份奏折那就是吏部请奏擢孙传庭和卢象升兵部右侍郎的,内阁票拟那都同意了。

 他也不含糊,当即把两份奏折交给一旁的王承恩,果断道:“准了。”

 王承恩连忙接过奏折,俯身交给刘若愚。

 刘若愚则是早跪坐在一旁的小条桌跟前等着了。

 昨日他们就已将这一套干顺溜了。

 朱觉发话,刘若愚批红,王承恩和方正化轮流盖大印,奏折处理起来简直不要太快。

 这第三份奏折还是吏部上的,也就是举荐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人选,兵部尚书人选除了孙传庭和卢象升还有三个,都察院左都御史人选也列了三个,这六个人官职那都是一长串。

 如举荐出来接任兵部尚书的人选那本身都挂了兵部尚书衔,分别是,兵部尚书、协理京营戎政兼管兵部右侍郎事田吉;巡抚顺天兵部尚书,兼管蓟州、保定兵备阎鸣泰;总督蓟辽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王之臣。

 都察院左都御史人选则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管吏部文选司事李夔龙、太常寺卿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倪文焕和户部尚书兼管吏部左侍郎事曹思诚。

 很明显,这些都是魏忠贤的亲信,要不就不可能兼这么多差事,且还都有实权。

 这个他倒没急着定,因为他对这几个人都不熟,且内阁票拟写的是“兹事体大,请开廷议”。

 内阁这意思貌似是无法决定人选,又好像是不同意这些人出任兵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

 顾秉谦敢跟魏忠贤对着干?

 这厮不就是个庸劣无耻之徒吗?

 他想了想,干脆让王承恩将奏折递给刘若愚,随即问道:“顾秉谦这是什么意思?”

 刘若愚细细看了看奏折,又想了想,这才小心道:“陛下,奴婢以为,这恐怕不光有首辅顾大人的意思,还有次辅冯大人的意思。”

 内阁次辅冯铨?

 这厮在明朝的史书上很少出现,貌似就是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而已。

 不过,这厮在清廷却是一顶一的大人物。

 这厮是顺治朝的少师兼太子太师,内阁首辅,《明史主编,以太保致仕后还兼着清廷中和殿大学士以为顾问,直到康熙朝去世,足足在清廷叱咤风云二十余年。.q!i`s`h′e\n/x·s..!c,o_m·

 文官要想晋升正一品的太师、太傅和太保可不容易,明清两朝五百余年,活着位列三公还掌权这么久的文官就这么一位!

 不对啊,这厮可是魏忠贤的干儿子,且还是内阁次辅,在明廷那也是响当当的大人物啊,怎可能是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

 这厮主编《明史的时候怕是把与自己相关的事全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去了!

 朱觉想了想,干脆问道:“冯铨何许人也,你可熟?”

 您不知道冯振鹭?

 刘若愚小心道:“陛下,奴婢跟冯大人不熟,不过,冯大人的事奴婢倒是听闻过不少。”

 这意思是跟冯铨撇清关系。

 朕知道你并未跟人同流合污。

 朱觉微微点头道:“你听闻的都跟朕说说。”

 您真不知冯振鹭!

 刘若愚想了想,这才细细的道:“陛下,魏公手底下人皆知一句话,内有涂文辅,外有冯振鹭,这话的意思,内廷之事魏公一般让义子涂文辅去办,外廷之事魏公一般让义子冯铨冯大人去办,振鹭就是冯大人的字。

 冯大人的确挺会办事的,熊廷弼案以及后面东林两次大狱皆为其谋划,《绣象辽东传、《三朝会典皆为其主持编著,黄立极、李国普、王永光、霍维华等皆为其提拔,周应秋、薛贞、郭允厚、田尔耕等皆与其私交甚笃。

 不过,冯大人并未完全掌控朝堂大权,传闻崔呈秀崔大人和冯大人不和,两人都想将对方除之而后快。”

 内有涂文辅,外有冯振鹭!

 冯铨果然把《明史改得面目全非。

 这厮还和崔呈秀不和?

 两人不都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吗?

 朱觉颇有些好奇道:“冯铨和崔呈秀因何事不和?” 这个怎么说呢?

 刘若愚想了想,还是小心道:“陛下,传闻是崔大人多次邀冯大人去府中同住,冯大人不愿意,两人便起了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