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海盗奸宦狼狈为奸(十三)
郑鸿逵从东瀛带回来上百万斤铜,总算是解了宋应星的燃眉之急。
大纺纱机和织布机也因此产量激增。
纺纱厂和织布厂的厂房那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往外冒,眼看着在成型。
这天上午巳时许,朱觉刚批阅完奏折便带着郑芝龙、王承恩、方正化等直奔东城而来。
此时纺纱厂和织布厂的厂房地基早已打好,那厂房外围的墙体都建了快一人高了,厂房里面的立柱那更是竖得跟丛林一般密密麻麻。
东城十余万匠户及其家眷能来的那都来了,几十万男女老幼干得是热火朝天,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一般。
他们可不光是为了来吃顿饱饭了,袁祐都说了,这纺纱厂和织布厂的厂房建好之后,匠户家里经验丰富的老人可以去纺纱厂干活,学会织布的妇孺也可以去织布厂里干活,且工钱都不低,纺纱和织布那都是按量算工钱的,每个月最少二两银子一个,干得越快越好工钱越高。
这一下他们可是大有奔头了,哪怕家里就一个妇孺去织布,那一年也是二三十两的工钱啊,再加上个老人去纺纱,那就是四五十两了。
更何况,匠户家里的青壮那都有活干,且工钱也不低于二两银子一个月,家里若是再出两个去纺纱厂和织布厂干活的,那每年收入都有六七十两了,比知县大老爷的俸禄还多。
这丰衣足食的日子正向他们招手呢,他们自然干劲十足。
朱觉看着这场景,那都不由得满脸的欣慰之色。
这人一旦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干活那真不是一般的快,纺纱厂和织布厂第一批一千多间厂房恐怕不用一个月就能建好了。
郑芝龙一看这些人如同发了疯一般的干活,那都不由得目瞪口呆。
他也命手下人盖过房子啊,北港那边他就让手下人盖了不少的兵营和库房,当时他手下人虽然也很卖力,但却没有如同这帮家伙一般拼了命的干,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大的干劲。
此时,袁祐已然闻讯赶来,他见朱觉是乔装的,那也只是恭敬的拱手为理,并未出声。
郑芝龙是连忙拱手回礼道:“袁国丈客气了。”
朱觉却是问道:“国丈,他们有没有在学纺纱织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