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太极耍猴哪个是猴(上)(第2页)
熟练匠户半刻钟捏一个,一天捏四个时辰那就能捏出五六十个来,若是按工料对半,成本也算一半左右,那就是五文左右一个的工钱,五六十个那就是两三百文一天,一个月下来那都是七八两银子的工钱了。
工钱哪怕再分给涂瓷釉的匠户和烧制的匠户一半,那也是三四两一个月。
这年头三四两一个月那都已经算是高收入了。
问题就是,这效率太低了,一天一千担那就得四五千匠户在这捏,还有涂瓷釉的和烧制的,这瓷器厂足足五六千匠户在忙活,一天也就能出五六千两的货。
这一年那也就能出三十多万担的货,西班牙那边现在一年就需要二十万担了,东瀛和南洋那边都不够卖的,至于大明两京十三省,那只能买民间作坊的瓷器了。
民间瓷器的需求量其实很大,要饭的那都有个破碗呢,一般人就不可能只有一个饭碗,普通人家饭碗、菜碟、汤碗加起来怎么也得十多二十个,饭铺、茶馆、酒楼还要另算,茶杯茶具也要另算。
大明现如今的人口明面上都有五六千万,算上那些被奴役的,没上《赋役黄册》的,最少还得翻一倍。
这一亿多人每人每年哪怕就需要添置一个碗又或者一个杯子,那也是五百多万担的需求量!
若是进入太平盛世,一年一千万担的需求量估计都不止,真正进入太平盛世,谁家饭碗、菜碟、汤碗、茶杯、茶具等加起来才十多二十个啊,翻一倍那都不止。
还有海外的需求量,其他国家的人口加起来肯定比大明还多,光是欧陆那一块,那最少都是几千万人口,若是他们能放开了供应瓷器,那一年几百万担也不够。
也就是说,这瓷器需求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们把产量扩大到十倍乃至二十倍都不会到头。
这瓷器加工还必须用机器来取代大部分人力才行,如若不然,他招五六万乃至上十万匠户来生产瓷器都不够。
他正回想着后世是怎么用机器来取代人工的呢,袁祐和宋应星已然联袂而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你们总算是过来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长庚,我们得想办法用机器取代瓷器厂大部分人工才行,这一天一千担的产量也太低了,一天一万担都不够。
原本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船去拉黏土,是故,朕就没管这瓷器的产量了,现如今良甫那边造船速度已经大有提升了,再过一个多月那边就要出两百多艘一千六百料的大货船了。
我们有了足够的轮船来拉黏土,那就该考虑提高瓷器的产量了,比如这手捏瓷坯,一刻钟才能捏出两个来,太慢了,我们得用机器来替代。”
呃,这个怎么替代啊?
宋应星闻言,小心道:“陛下,微臣从小就看人造瓷器,这个怎么用机器来替代人工微臣也曾想过,且还想过很多回。
问题就是,这黏土是软的,且还带粘性,这瓷坯表面还不能撒细沙来防粘,瓷坯沾满细沙那就废了。
也就是说,我们哪怕造出模具来,压成型了,那也没法取出来,微臣就用木模试过,压好之后打开来那就会粘得稀烂。”
黏土本来就是泥土的一种,这湿的自然软烂如泥,根本没法从模具里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