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轮回的奥秘(第2页)

 

最初是代指周王朝及属于周“王母弟甥舅”的诸侯国,后来扩大至将九州地区全部包括在内,遂成为神州。

 

即汉地,汉族的民族共同地域,及汉族的别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又有“东夏”、“南夏”、“西夏”的词称呼华夏(汉地)的局部地区。

 

先秦的华夏仅仅用来代指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再加上行周礼与臣服于周朝的宋、陈等异姓诸侯。

 

到了战国时期,楚、赵、魏、韩、齐、燕六国及秦国都被视为“诸夏”及九州(华夏)的组成部分。

 

 

汉代在先秦诸国的基础上萌芽出后世汉族九州的概念。

 

自汉代以后,“华夏”成为汉民族的别称,同时也是汉地的别称,而“华人”一词在狭义上是指汉族。

 

作为名山大川的四渎五岳五镇也是在九州(华夏)的范围之内。

 

四渎∶黄河、济水、淮河、长江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华夏的地理范围萌芽于先秦,其地理范围自汉武帝以后稳定不变。

 

公元前3707年,轩辕黄帝的地域东至东海、西接崆峒山、南包洞庭湖益阳一带、北达釜山,到了黄帝之孙颛顼时,华夏氏族集团的区域得到了扩大,西极腾格里沙漠、南抵南海。

 

大禹受帝舜之命治水,把华夏的地域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禹贡》虽然托名为大禹所作,其实却是战国后的作品。

 

以前的学者都以为《禹贡》为夏朝史官甚至是大禹本人的著述,早已为学界所否定。

 

后来曾经从冀州中分出幽州、营州、并州三州,与原有的九州合计共十二州,所以九州时而又被称为十二州。

 

西周时把九州中的徐州并入青州、梁州并入雍州,同时又从冀州中分出并州、幽州,所以周代的九州分别为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