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斐潜马月猴年

第3580章卒田相济

 第3579章 卒田相济 

 谷水大营之中,骠骑大帐之内。 

 『进军中原,关键之处,不是城池,而是粮食。』 

 斐潜缓缓的说道。 

 张辽有些愕然,但是很快又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军粮保障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这不是什么深奥的问题,可是很多前线将领会在战斗当中忘记这个事情,等到军需官上报说粮草短缺的时候,再来杀了军需官,借其脑袋来安抚兵卒。 

 是统军将帅太笨? 

 显然不是。 

 所以,在军事行动当中,军粮供应不畅,反而是战争的常态,像是斐潜这样没有打仗之前就开始谋划军粮,并且抑制战争烈度的统帅,并不多见。 

 在汉代,继承并发展了先秦的仓储体系,将粮仓布局与军事战略紧密结合。就像是斐潜,现在就在关中和北地,以原先的甘泉仓为核心,扩建了仓廪,储备了近百万石的粮食,直接用来供给给军队使用。 

 而在东汉时期,还有一个粮仓和甘泉仓齐名,那就是敖仓…… 

 只不过现在如今的敖仓,多半已经是空荡荡的连老鼠都见不到一只了。 

 『士元随军而进,除参军事外……』斐潜看着庞统,『首要之重,便是迁徙屯洛。』 

 『迁徙屯洛?』张辽看了庞统一眼,心中大概的明白了一些事情。怪不得庞统没有留在关中,而是一路跟着来到了河洛,原来是要在河洛进行屯田。 

 『可是如今雒阳未克,这屯田……』张辽有些迟疑的说道,『会不会太……太急了些?』 

 屯田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毕竟从汉武帝开始就有这个政策了,可是现在都还没有全取河洛,斐潜就要在这里展开屯田了…… 

 这操作让张辽有些看不懂。 

 确实,屯田成功的话,可以实现『以战养战』,并且还可以节省运输转运的时间和消耗,也可以减少粮草的压力。 

 可是,如果不成功呢? 

 斐潜笑着说道,『故而文远当下,当思进如何攻,退又如何守。』 

 张辽吸了一口气。 

 好吧,你是老板,你说了算。 

 之前要求最多就是能不能拿下什么城池,攻克什么关隘,现在好了,不仅要计划怎么进攻,还要预案如何防守,这几乎就是翻倍的苦难度…… 

 张辽思索良久,然后问道:『敢问主公,这攻山东之时,当何以期?』 

 斐潜笑道:『四月前克河洛,方可补种晚禾,屯民驻兵,待秋获之后,进军中原。』 

 『苗出关中,民出河东。』庞统在一旁补充说道,『一季之获,可免三征。此乃百姓之福也。』 

 事前说好,总比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却喊暂停要好一些。 

 虽然说斐潜在北地关中建设了交通运输网,也重新修葺恢复和渭河上漕运网络,构建了适应大规模战争的军粮保障体系,但是并不代表着就能够无限度的支撑战争,也不可能将关中和河东有限的粮草投入到山东中原这个无底洞当中去。 

 如果不控制战争的节奏,进行有限度的,有计划的步骤,那么过度的征伐会导致民间经济凋敝,如武帝末年『天下虚耗,人复相食』的局面,到时候骠骑军优良的后勤保障一旦失衡…… 

 骠骑后勤保障,就是一把双刃剑。 

 张辽郑重拱手,『属下明白了!』 

 …… 

 …… 

 太兴十年春三月。 

 河洛之地,蒿草如戟。 

 徐三郎拄着木耒立在山岗,但见洛水东岸百里平畴尽作焦土,之前斐曹交兵时烧毁的庄禾麦秸残渣,仍斜插在龟裂的田垄间。 

 几只瘦鸦掠过天际,落在断垣残壁上不知道啄食着什么…… 

 如果可以,他也想要变成飞鸟,自由的翱翔,落脚之处便是家乡。 

 他的家乡已经毁了。 

 毁了不止一次。 

 在他以为已经毁坏得不能再差的时候,命运就会向他展示什么叫做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以前他很相信大汉朝堂,觉得大汉那么伟大,官员那么高贵,不至于连他这样的一个家徒四壁的普通百姓都要骗吧? 

 他询问过那些前来收取赋税的官吏,那些官吏总是很肯定的告诉他,这几年确实比较困难一些,但是明年就会好的! 

 徐三郎相信了,结果他没等来更好的年份,而是等来了战争和死亡。 

 死掉的不仅是人,还有土地。 

 当他再一次回到了他所熟悉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不熟悉起来,包括那些人…… 

 先前他的邻居,他的朋友,甚至他的家人,都在战争当中死去了,现在活下来的人,他都不认识。 

 为什么他没死呢? 

 他也不知道。 

 他只是知道,他活了下来。 

 活着,就要吃。 

 要吃,就要种地。 

 徐三郎叹了口气,拿着木耒,对付田亩里面的杂草。 

 不知道过了多久,徐三郎似乎听见有人在叫他。 

 『老丈……』 

 『老丈!』 

 徐三郎没直起腰,只是将脸侧过去,斜着眼睛瞄。 

 这种姿势显然不太雅观,甚至会让人觉得很不礼貌。 

 可是,又有谁能够在连续弯腰锄草劳作一两个时辰之后,还能迅速的直起腰来,挺直腰杆和人笑着讲话的,而且脸上身上手上,除了拿着一根锄头或是铲子之外,便是干干净净,连脸上都没有斑点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