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三国斐潜马月猴年

第3638章 铁骑砺锋出,山河隐忧藏(第2页)

 当张辽提出这个议案的时候,一度得到不少认可。 

 甚至也被庞统所赞同。 

 可是斐潜在反复思考之后,却否决了这个方案。 

 在野外美丽的花朵,往往都意味着潜在的危险。 

 那鲜艳的大黄蜂,挨一下就半条命。 

 这个方案也是如此,鲜美多汁的冀州肉排,看着好吃又鲜美,可未必没有掺杂毒药。 

 要进攻冀州,要么主力移军大河之北,要么大部分分兵到往北,少部分留在河洛,这是几乎肯定的结果。 

 如此一来,仅凭河洛之地,又或是已经被打烂的黑石关,有可能防守得住曹操的反扑么? 

 即便是雒阳等城池扛下了曹军的反扑,那么雒阳之外呢? 

 当斐潜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众人都沉默了。 

 确实,如果绕道走冀州线,按照现在曹军大部分主力集中在兖州豫州一带的情况来看,确实是有可能一举拿下冀州,然后再以北压南以图豫州,但是实际上呢? 

 袁绍当年就想要以北压南,结果形成了豫州的民族大团结。 

 这是其中之一。 

 有其一,自然是有其二。 

 曹操在下一盘大棋,那么既然已经洞察到了其中一部分的棋局,为什么还要顺着曹操的给出的方向去走呢? 

 斐潜在军议之中,给出众人战略高度上的指引。 

 将计就计。 

 …… 

 …… 

 山谷当中,夏侯献带着百余人,埋着头在山道当中行进。 

 太谷,又称大谷。 

 反正古人对于太大二字,经常混用,该因为对于不认识字的文盲来说,多一点和少一点其实没多大差别。 

 此地谷深,足有三十余里,山谷两侧,沟壑纵横,溪水潺潺,群峰削立,灌木丛生。 

 东西有牛心山、牛嘴山、老羊坡、歪嘴山、大风山等,峰峦起伏,形势天然。 

 山道难行。 

 众人都是走得辛苦。 

 天气又是炎热,太阳暴晒之下,人人都是汗流浃背,浑身湿透,汗水在盔甲战袍上渗出印子来,盐花和泥尘混杂一处。 

 夏侯献走在最前头。 

 他很年轻。 

 看着就只有十七八岁的模样。 

 没办法,夏侯氏人力单薄,现在能上战场的,也都上战场了。 

 人教人,永远都教不会,但是事教人,一遍就会了。 

 就在几年前,不,甚至只是在一年之前,夏侯献还整天就只是知道飞鹰走狗,赛马溜圈,追求速度和刺激,每天一睁眼不是去找这个人玩,就是去哪里参加什么酒会。 

 可是很快的,随着关中之战,河东之战的进行,夏侯氏几个上层人物,战死的战死,被俘的被俘,逃亡的逃亡,谯县夏侯氏的快乐,也走到了尽头。 

 青少年的叛逆,只是想要更多的在长辈面前表现自己的独立,追求自我意愿的实现,而当他们意识到他们头上已经没有遮风避雨的,被他们一度厌烦的,甚至是唾弃的树荫和屋檐的时候,当他们意识到他们必须独自去面对风雨,直面苦难的时候,一些人发疯,一些人逃避,也有一些人醒悟过来,接过了长辈留下的衣甲和刀枪。 

 即便是这些衣甲有些宽大,刀枪有些沉重。 

 夏侯献一边走,一边警惕的四下打量。 

 太谷关既然称之为关,必然就有关隘的显著特征。 

 这个关口,在后来晋朝时期,成为了河洛南渡的重要通道。 

 太谷关,以及西面的伊阙关,还有东面的轘辕关,其实都可以算是嵩山山脉的一部分。当然,轘辕关最为难走,据说是当年汉武帝为了到嵩山祭祀,才让人在山间开出了一条轘辕道。 

 轘辕道多年未有修缮,草木横生,纵然汉武帝之时有石板铺路,但是一两百年下来,也都成为齑粉了,想要通行其中,就连熟悉山道的猎户都是难行,更不用说大军通过了。 

 所以骠骑军如果想要翻过嵩山山脉,那么要么走伊阙关,要么就是走太谷关。 

 伊阙关虽然会比太谷关好走一些,但是要绕行,绕行是需要时间的,除非确实有必要,否则大军不应该轻易绕行。 

 毕竟现在的局势,谁先快一步,那就意味着谁能更进一步。 

 夏侯献带着的百余兵卒,也是知道如果骠骑军真的大举通过太谷关南下,他们也是守不住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及早探明骠骑的动向,并且尽可能的拖延骠骑军的脚步,给后方更多的准备一时间。 

 正因为如此,要发现骠骑南下形迹,自然是越早越好。 

 想要早发现,当然不能坐在家里等。 

 而山道崎岖,蜿蜒狭隘,从清晨天刚蒙蒙亮走到日中当下,所有人都是走得人困马乏。 

 战马还是有那么四五匹的,原本也是属于夏侯氏的私产。 

 现在么,带着战马的那几人,也就是夏侯献的护卫部曲了。 

 随着夏侯献的人,一半是谯县子弟,一半是豫州人士。 

 谯县子弟也还好,毕竟知道曹氏夏侯氏倒下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彻底完蛋了,所以就算是当下辛苦劳累,也是咬着牙跟在夏侯献身后一声不吭的往前走。 

 但是豫州的人么…… 

 便是有低低的牢骚声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