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刘恒,文皇帝(第2页)

“还有这样的办法?!”扶苏听到了办法怔了一下。

“所以我们才称呼他为腹黑的白莲花,看着纯洁,实际内心黑的很,多少臣子被他甩的团团转。”

“刘恒确实配的上“文”这个谥号。”扶苏对于刘恒的城府很是认同,想到对方的政治,感叹道。

“虽然“文”本身在谥法中就属于最高等级,但自从刘恒被封为文皇帝后,这个“文皇帝”成为就成了仁政的代名词,也抬高了这一谥号的实际含金量,后世帝王虽可能因政治需要获得“文”谥,但刘恒的标杆地位让他成为了“文治”的标准。”

“就连李世民和朱棣想要文皇帝这个称号,除了政治原因,很多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刘恒,不过可惜李世民最后没能得偿所愿。”

扶苏诧异道:“为什么?李世民不是难得的明君嘛。”

“李世民去世后,李治和大臣们给李世民定谥号是文皇帝,但后来李治认为“文”不足以概括自己父皇的功绩,于是追加谥号“文武圣皇帝”,以体现自己父皇的军事才能和圣明统治,到了唐玄宗时期,李世民的谥号又被追加为“文武大圣皇帝”,接着在天宝十三年,又又追加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素素说完那谥号感叹道:“我不知道李世民会不会喜欢,反正除了个别对李世民事迹特别感兴趣的人会记得住他的谥号,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谥号是全称是什么,也因为谥号太长,所以我们一般称呼李世民为唐太宗,以至于他那文皇帝的谥号知道的人不多。”

扶苏被唐朝皇帝这操作搞得很是无语,为什么要在谥号上搞这么多事。

周朝

姬发听到刘恒的事迹,赞叹道:“难怪会在之后成为历朝皇帝的典范,能做到这个地步的皇帝确实少见。”

姜子牙颔首说道:“汉朝的皇帝真是了得,这一个个明君都这么厉害。”

战国

嬴稷对刘恒的行事很是称赞:“这才是一个皇帝该有的样子,这刘邦还真是好运,有这么多出息的子孙。”

随即低头看向小嬴政说道:“政儿,以后培养扶苏就按刘恒那样培养,这样的皇帝才是一个能守住江山的守城之君。”

嬴稷看了这么久的天幕,岂会不了解扶苏的性格,扶苏生为皇子确实不错,但成为一个君王,他还欠点火候,他很满意刘恒那样的性格和行事,扶苏要是那样,那大秦将未来可期。

秦朝

嬴政听着素素对刘恒的介绍后,看了看身边正在奋笔疾书扶苏,最后微微叹了口气,按历史上的寿命算,自己还有几年寿命,现在每天都锻炼身体,想来应该可以活的更长些,慢慢教吧。

不过他也有些后悔,以前忙着统一六国,对其他孩子的教育都不怎么上心,现在想教育也已经晚了,这么多儿女看来看去也就扶苏的能力让自己较为满意。

汉朝

刘邦此刻开心极了,他总算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了,正想和下方群臣分享下自己的心情,就看到张良等人都安静的坐在下面不发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