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文字狱(第2页)

素素听完李源硕的解释说道:“我倒是认为曹雪芹可能已经写完全稿了,毕竟他花费了十多年去写,怎么可能前三分之二完整,后三分之一点踪迹都没有。”

扶苏看向素素:“你的意思是说他之后写的那部分被销毁了。”

“还真有这种可能,尤其是他生活的朝代是清朝,那朝代可是文字思想控制最严的朝代,连写个明字都要再三顾虑,更何况是红楼梦这本影射清朝众多的小说。”

“写个字都要顾虑?”扶苏听到这话一脸的愕然,这是不是控制的太严了,就算他父皇想统一六国的思想,下的最严厉的政策也只是焚烧了六国的书籍,禁止百姓议论朝政。

“这才哪到哪,清朝科举考试时,有个考官引用了《诗经》里面的“维民所止”作为考题,被雍正解读为砍去了自己的头的意思,然后考官和他家人全都遭到严厉惩罚。”素素虽然对雍正感观不错,但是对于他的文字狱行为还是非常厌恶的。

“还有雍正的儿子乾隆,有个诗人写了“大道目以没,谁与相维持”,就被乾隆解读为这是在诅咒大清江山完蛋,因此诗人也被下旨凌迟处死。”

“这类事情在清朝数不胜数,我真的很想对清朝的皇帝说,你们要不先看看乾清宫中的牌匾,那上面可是写着“正大光明”这四个大字,这里面可是有明字,你们怎么不把这牌匾先砸了。”素素讽刺道。

扶苏震惊道:“这得要杀多少人啊!”

“这就不是很清楚了,不过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最出名的朝代时期,就发生了160多起,可能达到数千人,更不用说其他时期了。”素素说道。

春秋

孔子听到清朝皇帝的行为先是一脸气愤,而后又无奈的叹了一口长长的气:“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周厉王的教训还不能说明这个问题吗。”

孟子不屑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清朝会落得如此下场也是自找的。”

只不过他想到后世的华夏百姓要为清朝皇帝的错误买单,心中的火气就更汹涌了。

秦朝

“这清朝得位是多么不正,才会如此敏感。”嬴政虽然理解清朝皇帝想控制百姓思想的行为,但是这是不是太过了,连诗经中的诗句都能被过分解读,要知道诗经存在的时候,他们清朝的祖宗在哪里都还不知道。

“我倒是希望那些清朝贵族官员能多写些这些东西,我很想看看清朝的皇帝到底敢不敢全杀了。”扶苏厌恶道,这清朝的行事让他实在厌恶至极,和他们一比,他觉得父皇在思想上的政策都柔和多了。

嬴政听到扶苏的话,眼中闪过了一丝笑意,还真是意外之喜,不过有了这样的对比,想来民间百姓和六国余孽应该会更加安分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