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明朝经济(第2页)
“是的,朱元璋规定所有宗室成员,只要是自己的子孙后代,都由国家供养,并且禁止他们从事士农工商等职业,这一制度在《皇明祖训》中写明的。”
“其中最高亲王每年禄米1万石,郡王每年禄米2000石,下面6个爵位的依次递减,最低爵位奉国中尉200石,除此之外,公主、郡主等女性宗室成员及其配偶也有相应的俸禄标准。”
扶苏听到这庞大的数量,不由的咽了咽口水,大秦也有宗室,但绝对没这么夸张的数量,这一刻他很庆幸大秦为了打压宗室,并没有白养这宗室,而且让宗室们自己挣军功或其他功绩,如两年无军功者,便将其除去贵族籍,降为庶民。
“可是现代也不是发行纸币吗?”扶苏知道大明宝钞,但他不明白,同样纸币,为什么明朝会造成这么大的经济问题。
“那是因为现代货币是依靠国家信用、经济实力、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调控在维持稳定,而且央行也会通过外汇储备、国债、市场调控之类的手段确保货币价值,而且央行印纸币都会经过精密计算,来控制纸币数量。”
“而大明宝钞没有准备金制度,政府仅凭行政命令强制发行,把百姓们手中的金银换成纸币,却不能让百姓们手中的纸币换成金银,而且明朝为弥补财政赤字,无节制印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两者纸币完全没有可比性。”白爷爷摇了摇头道。
李源硕看着扶苏还有些疑惑的表情,说道:“国家经济不是这么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的,想要治理好国家经济,需要一套健全的经济治理体系,而且还要紧跟时代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才行。”
“明朝的财政管理比起宋朝不知道倒退了多少年,这两个朝代为什么就不能综合下,一个富得流油但软弱的要死,一个穷的要死但对外强硬。”素素说道,说实在的,有宋朝这个经济这么发达的朝代当作例子,缺钱的明朝怎么一点都不学。
春秋
管仲听到那些专业用词,对后世的经济起了浓厚的兴趣,也不知道他们国家是怎么样一个经济体系。
不过没想到发行纸币也有这么多门道,也不知道后世的经济政策适不适合现在。
秦朝
嬴政听到影视中那几人的对话,沉思了起来,搞经济的专业人员嘛,他不由想到了吕不韦,搞经商吕不韦确实有一手,当初他当政期的时候,一系列改革措施,确实促进了大秦的经济发展。
只是人已经死了,朝堂上还有谁懂经济?嬴政这么想着,抬头看向下方群臣,视线扫过每个大臣,突然,他看到了李斯,最后移开了视线,还是算了,李斯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他都担心会把人给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