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盐(第2页)

“那其他两大盐场的产量是多少?”

“长芦盐场年产量300万吨,布袋盐场年产量大概60万吨左右。”

扶苏听到长芦盐场的产量时已经被听呆了,这一年的产量就让全国人能吃上好几年了,这年年产,那要吃到什么时候,难怪现在的盐价这么低。

“这三大盐场的产量是不是相差太大了?长芦产量这么多,其他两个产量加起来都没有长芦的高。”

“其实三大盐场不是按产量排名的,单论产量这两个盐场地远远比不起其他的盐场地,像苏北盐场,辽东湾盐场,莱州湾盐场年产都有200万吨以上,还有几个像南堡盐场,东台盐场等大型盐产地,虽然没有公布数据,但产量绝对不少。”

“主要还是因为这三个地方的自然条件比较特殊加上又有历史原因,所以才会被定为华夏三大海盐场的。”

扶苏听着李源硕这随便举例的几个盐场地的产量,咽了咽口水,半晌后才震惊道:“这盐的产量是不是有些过多了,这要吃到什么时候?”

“现在盐可仅仅只用来吃,盐现在还是化工原料,可以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制药等行业,这些行业需用到大量的盐,而且也要储存充足的盐,到时要是有突发事件,也能及时供应,保障民生。”

“扶苏,这可还只是海盐哦,我们还有井盐,盐湖,盐田和盐矿,它们的储存量可都是按亿万吨计算的哦,而且单单一个察尔汗盐湖的存量盐就足够全世界60亿人口食用1000年了,更不用我们国家人口才14亿。”

“这个盐湖以前都没被人发现过吗?”扶苏听到这盐湖的产量,瞪大了眼睛,这简直是历朝梦寐以求的地方。

李源硕解释道:“因为察尔汗盐湖位于青省的柴达木盆地深处,这里不仅气候干旱,而且环境十分恶劣,根本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我们也是一直到50年代才开始发开,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才达到现在的规模。”

扶苏听后了然的点了点头,难怪他都没有看到课本上有关于历朝对这盐湖的利用,不过他对于环境恶劣这个问题并没有多大在意,因为在古代,除了个别的地方,哪里的环境不恶劣,要是因为环境恶劣就退缩,那凭剩下的国土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

秦朝

嬴政不由想起来当年六国为了削弱大秦士兵战斗力,而对大秦实行的食盐禁运,要不是当时有岩洞中的崖盐和蜀地的井盐,说不定这统一六国还要多费一番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