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郭络罗·伊尔哈格18(第3页)

下山时,郑砺月的步伐轻快了许多。她主动帮海兰拎行李,学着辨认路边的草药,甚至壮着胆子跟十阿哥讨论哪种野果更好吃。

那个畏畏缩缩的郑小婉仿佛真的死在了河底的猪笼里,取而代之的是焕然新生的郑砺月。

回到县城后,伊尔哈格带着郑砺月去见了她的父母兄长。郑母拉着女儿的手泣不成声,郑父则红着眼眶向伊尔哈格连连磕头。

“阿爹,阿娘,哥哥,我改名字了。”郑砺月跪在父母面前,声音坚定,“格格给我取名砺月,意思是希望我像月亮一样恒久明亮,经历磨砺仍能发光。”

郑父抹着眼泪:“好名字,好名字啊!小...砺月,到了京城要听格格的话,好好学本事。”

“我会的。”郑砺月紧紧抱住父母,“等我学成了,就回来看你们。”

次日清晨,郑砺月换上了伊尔哈格给她准备的新衣裳,一件简单的青色布裙,干净利落。她将长发挽成一个小髻,用木簪固定,看上去精神了许多。

“准备好了吗?”伊尔哈格站在马车旁问她。

郑砺月深吸一口气,最后看了一眼这个生活了十四年的小县城,然后毫不犹豫地踏上马车:“准备好了!”

马车缓缓驶离县城,郑砺月趴在车窗上,看着熟悉的景色渐渐远去。

奇怪的是,她并不感到恐惧,反而有种莫名的期待。

或许是因为伊尔哈格就坐在她身边,或许是因为她知道,前方等待她的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路上,伊尔哈格开始教她认字。先从简单的“天、地、人”开始,然后是她的新名字“郑砺月”。

郑砺月学得很认真,手指在膝盖上一遍遍描摹那些笔画,直到记住为止。

“格格,京城是什么样子的?”休息时,郑砺月好奇地问。

伊尔哈格想了想:“很大,很热闹。街道比这里宽好几倍,房子也比这里高。到了晚上,有些街道会挂满灯笼,亮如白昼。”

郑砺月听得入迷,想象着那该是怎样壮观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