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收获的季节
十一月的寒风卷着枯叶掠过胡同,方青云裹紧单薄的棉袄,怀里紧紧抱着那个装满译稿的布包。这一个月来,他几乎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耗在了这本《炼钢设备与工艺》上,手指被钢笔磨出了茧子,眼睛也熬得通红。
图书馆的暖气扑面而来,方青云跺了跺发麻的脚,径直走向熟悉的借阅台。那位戴眼镜的女工作人员一看见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卡片:"小方!译稿完成了?"
"嗯,请姐姐过目。"方青云解开布包,露出厚厚一摞装订整齐的稿纸。每一页都字迹工整,关键术语还特意用红笔标注。
工作人员翻了几页,惊讶地推了推眼镜:"这么厚一本,你一个月就译完了?"她连忙拿起电话,"我这就联系出版社。"
不到半小时,一辆军绿色吉普车呼啸着停在图书馆门口。两个穿中山装的男子快步走进来,为首的是个戴圆框眼镜的中年人,腋下夹着个鼓鼓的公文包。
"译稿在哪?"眼镜男子一进门就急切地问道,当看到工作人员指向方青云时,明显愣了一下,"就...这孩子?"
方青云站起身,双手递上译稿:"同志您好,这是我翻译的《炼钢设备与工艺》,请过目。"
眼镜男子将信将疑地接过稿子,随手翻到中间一页,突然"咦"了一声。他又快速翻了几处,眉头渐渐舒展:"术语很准确啊...这个'连铸机结晶器振动装置'的译法比我们社里老翻译的还贴切。"
他的同伴也凑过来看,两人低声交谈了几句。眼镜男子突然问道:"小同志,你家里有人在钢厂工作?"
"我父亲是娄氏轧钢厂的中级焊工。"方青云如实回答。
"难怪!"眼镜男子恍然大悟,"这些专业设备描述得这么准确。"他仔细检查了目录和附录,满意地点点头,"初步看没什么问题,我带回去让技术员复核一下就能刊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