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写书(第2页)
方青云知道这是送客的意思,敬了个礼便退了出去。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他的心仍砰砰直跳。那本书凝聚了他太多心血,不仅是对英国的研究,更融入了前世记忆里那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大国崛起》的思考。
三天过去了,桓大使没有任何回应。方青云按捺住询问的冲动,继续他日常的经济情报收集工作。直到第四天深夜,他正在宿舍整理本周的贸易数据,突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
打开门,桓大使竟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他那份手稿,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我连夜看完了,"大使的声音有些沙哑,"有些问题要当面和你讨论。"
方青云连忙将大使让进屋内。这间不足十平米的宿舍简陋得可怜,除了一张床、一个书桌和一把椅子外,几乎别无他物。书桌上堆满了各种语言的报纸和笔记本,墙上贴着一张手绘的英国工业分布图。
桓大使径直走到书桌前,将手稿放在唯一干净的角落,自己坐在了床沿上。"你书中说,英国崛起的根本在于'制度创新先于技术创新',这个观点很新颖。"他翻开做了密密麻麻批注的某一页,"能详细说说吗?"
方青云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路:"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专利法保护了发明者的权益,股份制促进了资本聚集,议会制衡避免了专制对经济的干扰..."他顿了顿,"这些制度创新比瓦特改良蒸汽机早了近百年。"
桓大使的眼睛越来越亮:"所以你不同意技术决定论?"
"技术当然重要,"方青云拿起桌上的一支钢笔比划着,"但没有好的制度土壤,再好的技术种子也难以长成参天大树。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无数金银,却因制度僵化而衰落;荷兰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金融体系,却因政治体制缺陷被英国超越..."
桓大使突然站起身,在狭小的空间里来回踱步。"你这本书....."他停下脚步,手指轻叩手稿封面,"你如果不来外交部,去搞经济也是一把好手。"他的语气中带着少见的赞叹,"可惜人被外交部抢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