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年后的繁忙工作
初七的清晨,当时钟指向五点三十分,方青云已经坐在办公室内。节日的氛围尚未完全散去,但海子里的工作节奏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紧张。他的办公桌上,文件已经堆积如山——这些都是春节期间积压的待办事项,每一份都关系到改革开放的重要进程。
秘书处的小张轻轻敲门进来,脸上带着歉意:"方秘,不好意思这么早打扰您。这里有一份急件,是关于返城知青安置问题的报告,需要您尽快过目。"
方青云接过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报告显示,随着知青大量返城,城市的就业压力急剧增大。以上海为例,仅去年下半年就有超过十万知青返城,其中近三成尚未找到稳定工作。
"这个问题很紧迫,"方青云眉头紧锁,"通知相关部门,上午十点开个协调会。请劳动局、知青办、发改委的人都参加。"
小张刚离开,电话铃就响了。是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打来的,询问特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修改意见。方青云一边接电话,一边翻阅着相关文件,大脑飞速运转着。
八点整,老政委准时来到办公室。虽然是大年初七,但他依然精神抖擞,丝毫没有节后的懈怠。
"小方,今天有什么重要事项?"老政委一边脱下大衣一边问。
方青云立即汇报:"主要有三件事:一是返城知青就业问题,已经安排上午开会研究;二是几个部委的改革方案需要您审阅;三是下午要听取特区筹备工作进展汇报。"
老政委点点头,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文件:"先从知青问题开始吧。这个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必须妥善解决。"
整个上午,方青云像陀螺一样连轴转。他先陪老政委参加了知青就业问题协调会,会上各方争论激烈:劳动局主张以国营企业安置为主,发改委建议发展集体经济吸收就业,知青办则提出组织技能培训的建议。
会议结束时,老政委总结道:"大家的建议都很好,但要统筹考虑。我建议采取多渠道安置的办法:国有企业挖掘潜力安置一批,发展集体经济吸收一批,组织技能培训转化一批,同时鼓励自谋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