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风头正盛

周韶华托景佩兰给她找了两个英文老师。

她没有什么基础,也不懂什么单词和音标,就连一些基础的字,只看得懂字形。

景佩兰给她找的是名牌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提前给他们打了预防针,他们这次授课的对象年纪比较大,也没什么文化基础,只认得一些字,但想要学会英语,熟练的跟外国人话,一开始授课老师以为景佩兰夸大了,景佩兰一个家境优渥,还是留学生,怎么可能会认识大字不识的人。

后来,见到周韶华,一个简单的拼音,周韶华读的乱七八糟的,三人面面相觑,两位授课老师才真正的意识到,这位妇人是真不识字。

她们也并没有气馁,毕竟周韶华给的钱多,一节课八十块钱,一个半小时,一周五节课,一个月能赚一千多块钱,她们本职工作都没这么多。

遇见困难就解决问题,周韶华不认字,那就先从拼音学起来,就从小学的知识学起,每天规划新的知识点,然后两位老师轮流监督周韶华学习,背诵,时不时的还会考试。

刚开始的一个月,周韶华每天下班都不想回家,一到家,两位老师都、围了上来,前一天学的知识点,还有需要背诵的单词和句子,不背出来,肯定别想睡,她每天背的昏昏欲睡,白天还要处理工作,晚上回去还要学习,连饭都没时间做了,她白天在外边吃,晚饭那一顿就让人上门做,还有娇娇,两位老师顺便把娇娇的英语启蒙也做了。

日子就这么过着。

三个月的时间,周韶华的口语已经是能跟人简单对话的程度,学习强度没那么大了,但每天晚上一个半小时的学习雷打不动。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她和景佩兰外贸公司供给外交部的准备的礼物,在三月份全部交了上去,交上去之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他们所有人都勒紧裤腰带,一心投入了生产里。

琉璃厂近半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内部的扩张,外国友人对花瓶的评价很高,几乎次次回购,琉璃花瓶在原先只在厂里占比二十,经过大半年的发展,已经占了琉璃厂近八十的比例,那些老师傅更是夜以继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