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她和魔尊有个约会-14(第2页)
就在这股滔天民怨几乎要将帝都淹没,朝堂争论也几近白热化之时,
宁安公主站了出来。
皇后允许她主持瑾王的葬礼,一切规格礼制皆按亲王最高仪典,场面宏大肃穆。宁安公主亲自扶灵。
少女容颜如冷玉雕琢,姿态端方,无可挑剔。
但更吸引人目光的是她身侧的另一个人影。玄璃未着丧服,仍是证道时一身素白长裙。她步履轻盈,不见半点哀戚。
她同百官中的周夷则对上目光。
她记得这个人,沈玄璃与他同出一门,算是青梅竹马,记忆如浮光掠影,她心头半点波澜也无。她见那年轻人方才看着她的、眼里燃烧着的一些东西如潮水般骤然退去。
随即只剩下带着冷意的清醒。
她读出这凡人的想法,他似有些快意了。
原来师姐也死了啊。周夷则想。这念头如一道锐利的光劈开他心中所有阴霾雾障,最荒唐也是最合理不过,一切都彻底终结。
这算是殉情吗?
他垂下眼睑,不再去看任何人。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嫉妒她。
真正的战场在葬礼之后。
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联名上书,引经据典,称其薨之际必有深意,暗示瑾王殿下的死可能并非单纯的刺杀。
同时,与谢沧亲近的大儒在讲学中悄然抛出“天人感应”之说,旁征博引,暗示瑾王之死与神女降临存在某种神秘而崇高的因果联系。
最后,安排几个“突然开悟”的百姓自发在人潮中呼喊:“我昨夜得殿下梦中指引!殿下言其舍身,乃为铸就神翼佑我大梁,非为私情!殿下要我们……敬神护国啊!”
多方背书下,汹涌民意最终被强行扭转重塑。
最终官方未曾明说却深入人心的故事版本变成了:瑾王殿下情深义重,洞察天机,深爱着命定的神女,亦深爱着他的家国。在预见到爱人证道需历至痛之劫、国家未来需神明护佑之时,他毅然决然选择了以身为祭,全小爱且有大爱。
任映真自己如果还活着看到了都会尴尬的程度。
但不论如何,这是最合适的故事,不仅盖过最初的血腥,也用世俗的鲜花铺顺了玄璃神女脚下通往仙阙的路。
在玄璃看来,神念微动,她已然明了。因果唯在因起之处,若不能从“任映真”处偿还,那么就选择与其牵连最深之人。
宁安公主自是不二人选。
虽情之一字已是前生幻梦,但她认知到只有守护好这个任映真的血亲才能清算因果。
至于任昭昭之外其他人的喜怒哀惧、生死存亡,与她何干?
天道之下,众生皆刍狗。再卷入其他因果,徒增烦恼,绝非她所愿。
宁安公主也是投桃报李,还欲向皇帝请愿为神女铸神宫。
“她必须是我大梁的神女,也只能是我大梁的神女。”
“此外,皇兄身故,神女驻跸王府多有不便,也不合礼制。为感念神恩,敬奉神明,敕建神宫迫在眉睫。父皇那边,由我去说。”她看着谢沧:“先生,神宫所需物资,人员调配,选址营造……每一项,都需‘可靠之人’经手。”
谢沧领悟。他们可借修筑神宫这一浩大工程,名正言顺地调动国家资源,安插自己人,同时将部分势力引入监视范围。
他仰头看向自己的学生。宁安公主一身素服,手中反复摩挲着一条发带。深青色丝缎,上绣白梅,似乎是她新得的心爱之物。瑾王大婚前几日她便常常如此。
“臣定当为公主,为大梁,甄选最合适的经办人选。”
他重新低下头。
“朝堂人心,宫城风向,臣亦会留心物色……殿下正值用人之际。”
自神女证道后,皇帝不为自己死去的儿子哀痛,而是更加深信世有长生。
“父皇,”任昭昭每次见他都将声音放得极其柔和恭敬:“神宫营造,关乎国运兴衰,实不容半分差池。尤其主事营造的人选,须得既通晓土木营造之妙法,更要心志纯诚,敬天畏道,方能不辜负神女威仪,彰显父皇之至诚圣德。”
她脸上浮现一丝恰到好处的忧急:“可恨户部钱粮支应,常有迁延!工部匠作调度,亦有不畅!所需之神石、金丝楠木皆是稀世奇珍,工期又紧……”
皇帝不耐地挥手道:“这等俗务不必再扰朕!神宫乃通神之所,为国为朕祈福,倾国之力亦当所为!工部李侍郎办事稳妥,由他全力助你!户部…咳…命陈员外郎专司此事,供你驱策!若有怠慢者,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