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靖难后,我在大明开酒馆蓝天冰牛奶
第317章 拉拢山东士族,对抗程朱理学(第2页)
“山东孔家就很好满足了这一条件。山东孔家虽对天下读书人的影响很大,可对天下局势乃至朝堂的影响力却很微弱。”
陈羽顿了顿,解释道:
“天下读书人所认同的,并非山东孔家这一宗族实体,而是士族精神层面所尊崇的孔子形象,其影响力深植于读书人的心中,而非依附于政治权力存在。”
“朝中官员虽大多推崇儒家孔子之道,但这并不等同于他们会全心维护山东孔家的宗族利益。”
“因此,以山东孔家为核心,进而拉拢将孔家视为信仰象征的山东士族群体,这样一来无需担忧其对朝政产生实质性负面影响,皇权在这种环境下很安全,不就是达成了所谓的平衡?!”
尽管程朱理学多么活跃,但山东的孔孟之乡哪怕到了清朝时期,也是抵御程朱理学的一道最为坚固防线。
此地在人文风骨、大局观、君臣观等等方向,可谓实打实的君子风,不是程朱理学推崇那种伪君子所能比的。
再者,
自汉到如今的历史中也可以看出来,山东的儒家士族,并没有左右过朝廷局势。
话落,
朱棣脑海中琢磨着陈羽的这一番话,暗自思索起来。
这番话说的简单明了,不是特别难懂。
山东孔家自带孔圣人光环,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相当于圣地一样的存在。
如此一来,
对抗程朱理学会遭到读书人的抨击,但若让山东孔家去对抗呢?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而且还非常的划算、实惠。
毕竟只需要给出一点好处,提高一些待遇,外加读书人最为看中的名声,那么自己就有了对抗程朱理学的‘军队’。
以山东孔家为首的读书人……
朱棣脑海中开始搜索起对于他们的印象。
好像对皇权的统治,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确实没有任何的威胁性。
而且他们的骨子里,更倾向于忠君。
只此一点,朱棣都认为可以实施这个计划。
毕竟,在皇帝眼中,无论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还是为了皇权的顺利传承,忠君永远是为臣者最为重要的一点品质。
没有之一!
突然,朱棣像想到了什么,急忙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