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入夜,锦衣卫出动(第2页)

不仅如此,内容信息量与牵连的范围都很大。

必须写下来反复研究琢磨,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朱棣可谓是一口气写下来,全程都没有休息。

他看着纸上写下的内容,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在看窗外的天色,已经暗淡下来。

时间过的真快啊!

朱棣一边摔着自己有些酸胀的手腕,一边对着门外喊道:

“纪纲!”

纪纲听见御书房内的召唤,推门而入,躬着身子,恭敬道:

“陛下可要去御膳房用膳?”

朱棣摆了摆手,“不用,将饭菜端到御书房来就行,朕今日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

说完,

朱棣从桌案上拿起一张纸,淡淡的说道:

“这张纸上的官员名单,你立马让他们来见朕,不得有误!”

开设恩科,当然不是朱棣下达一个命令就能开的。

开设恩科,首先由皇帝通过官方文书颁布御笔钦定,礼部随之统筹修订《科场条例》并报内阁与皇帝确认,同时地方考务系统启动,省级提调官负责考场建设、考官选派及经费调拨,基层通过衙门与学官宣传扩大参与;

其间礼部仪制司制定考试日程、审核考生户籍并增设专职吏员,锦衣卫增派缇骑监察考场防范舞弊,户部度支司单独造册核算经费并可动用内库帑银,鸿胪寺提升礼仪规格主持放榜后的相关活动;

在人力配置上,一般从翰林官或六部侍郎中挑选人手,全程监督命题、阅卷,包括考试之后的誊录、对读等。

执事官则从地方儒学教官或佐贰官中遴选,形成从中央决策监察到地方执行的完整人力链条,确保恩科从诏令到落地的各环节有序推进。

所以,朱棣在没有与陈兄弟进行交谈之前,虽然有许多奏疏想要奏请开设恩科,帮助大明选拔人才,但工序过于繁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且还有许多弊端,这才使得朱棣一时间犹豫不决。

但经过与陈羽的一番交谈,朱棣明白这个恩科必须要开。

而且刻不容缓!

至于这个时辰还要面见的官员名单,自然都不是程朱理学的支持者,而是公然上奏希望开设恩科之人,还有自己的一些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