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硬碰硬当然不行,朕有更好的办法(第2页)
但若对抗程朱理学,那么定然不是几个月、几年时间就可以完成的。
如此一来,外患与内斗同时进行……
哪个国家经得起如此折腾?
讨论到最后,在场除了朱高煦与朱高燧二人外,其余的人全部统一了战线,明确恳求永乐帝三思而行。
朱高煦见此一幕,冷哼一声,站出来,大声的说道:
“陛下,打仗讲究的就是一个士气,如今您刚刚提出作战对象,那么我们这些为人臣子的,理应拿出相应的作战方案才对。可却一个劲的在这里怨天尤人,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这件事情对不对儿臣不在乎,能不能行儿臣也不在乎,只要陛下您下旨,给儿臣兵马,我愿意来做这个先锋!”
“针对程朱理学的第一刀就砍向翰林院!儿臣愿带兵,按照翰林院名册一个一个杀,保证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条漏网之鱼!”
朱高煦说完瞥了一眼在座的各位官员与老大,眼底的不屑一闪而过。
在他眼里,不就是一群读书人吗。
可任你书生百万,难不成打得过自己的五十万大军?
自己可不是李景隆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
朱高燧一般议事在没搞清楚朱棣意思之前,往往保持中立。
可他想着爹这个时辰叫他们叫过来,那一定是做好了对程朱理学动刀子的准备。
既然如此,自己也该表态了。
他当即站出来,附和一番朱高煦言论后,还说锦衣卫愿意提供程朱理学的人员名单。
保证一个也跑不了!
朱棣看这文官的反应,倒是在他的预料之中。
再看两个态度激昂的儿子,他轻轻摇了摇头。
陈兄弟说过,刀兵只是政治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必须的手段,只是一种最简单粗暴,也是最低级的手段!
真正高明的手段,往往是在敌方都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不知不觉达成了自己政治目的。
只可惜,众人未曾听闻陈兄对程朱理学的深刻见解,否则也不会误以为他意图动用刀兵了。
朱棣沉吟片刻之后,淡淡的说道:
“你们是不是忘记这次讨论的主次,最主要的是开启恩科,而之所以没有叫上翰林院的那帮人,是因为恩科的作用,不方便他们听去,因为不方便,而不是朕怀疑他们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