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靖难后,我在大明开酒馆蓝天冰牛奶
第327章 恩科敲定,十二月底(第3页)
毕竟洪武帝深受‘重农轻商’思想影响,为了贬抑商人,不仅在服饰方面规定家中有一人经商,全家不可用绸、纱,只可用绢和棉布,还在科举政策上进行限制。
洪武帝将全国户口分为民、军、匠、灶等籍。但好在并未设立‘商籍’,而是将商人分布在了民这一列。
根据朱元璋颁布的《科举条格诏》,明确禁止娼妓之流等四类人参与科举考试。
虽未直接提及商人,但商人因被视为末业从业者,通常也被排除在科举之外。
朱棣看着他们这一次的反应,比之前更加激烈,想了想,决定放弃了这条提议。
适当的让步,可以让程朱理学放松警惕。
再者,捐监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另外一条途径:
改变商贾的身份,成为儒士!
洪武时期对于商贾弟子参加恩科,也不是一棍子打死。
毕竟商贾虽然没有社会地位,但金钱地位也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存在。
拥有了金钱地位,自然可以让商贾弟子获得优质的教育。
说不定商贾子弟中,确实是有一些有才能之辈。
所以洪武时期也有这样一条政令:
若商人本人或子弟有一定学识,可向当地官府表明自身具备儒士的学问水平,申请认定为“儒士”。
被认定后,需参加科举的第一层级“科考”。科考第一场考“四书义”三道题,第二场考论一题及代拟诏、诰、表等任选一道。三场考试都合格,就能取得参加科举的‘生员’资格,以“充场儒士”身份参加科举。
朱棣对于陈羽能否顺利拿下儒士身份,丝毫不担心。
反而认为这有点浪费人家陈兄弟的时间。
但哪怕他是皇帝,有些时候也需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