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人民万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朱棣有些失魂的喃喃自语道:

“这样简单的道理,自唐朝就有了,关注百姓民生,国家才能长存。毕竟组成国家的基石不是政策、不是军队,而是……百姓。”

朱棣从陈兄弟的一番话中,好似领悟到了什么。

陈羽看着朱棣这副样子,淡淡的说道: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历朝历代的皇帝总想着从史书上,根据前朝灭亡的事迹,寻到经验,从而避免本朝的灭亡。

可终究只是徒劳,结局都会不约而同的走向灭亡。

商朝因将过多军队派出去开荒,而忽略了首都的防御,最终被周部族一举偷家灭国;

周王痛定思痛,让诸侯出去开荒,自己则留守大本营,这样既完成了开疆拓土,又解决了守家。可慢慢的诸侯开始互相吞并,最终秦国做大做强,不仅灭了周王室,还一举统一了天下;

秦朝接着反思周朝的经验教训,揣摩分封制度弊端,实行了一种前无仅有的制度:中央集权制。看似避免了地方官吏做大做强,却忽略了下面流官的忠诚,在帝国生死存亡之际,底下的流官纷纷倒戈投降;

刘邦进一步吸取秦朝经验,觉得下面那群人靠不住,于是大肆分封同姓王。可他低估了权力带来的欲望,权力过大,皇权受到威胁。权力过小,容易把他们逼向造反,结果爆发了七王之乱。

到了东汉,皇帝谁也不信,认为最不可能造反的只有自己身边的小太监,可太监掌权之后更不让人省心,借权肆意妄为,将天下扰得鸡犬不宁,紧接着就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朝廷掌控不了局面,就将权力下放,给地方自行解决。结果叛乱解决了,地方又做大了,就连皇帝也成了军阀的掌中玩物,各路军阀一顿征战,最终被司马家族偷了家。

曹操要是知道了,怕是棺材板都要盖不住了;

司马家族再次汲取曹魏的经验教训,他们认为曹魏帝国灭亡的原因正是因为皇族太过于衰弱,于是晋朝冒天下之大不讳,大肆分封自己的家族成员以壮大势力。结果报应很快就来了,爆发的八王之乱大肆降低了晋朝实力,最终被外族偷家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