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岛国毒士(第3页)

“嗯?!”顾成看着自信的宁王,有些诧异。

三万对三十万,面对十倍于己的兵力,虽然武器与单兵战力上拥有极高的优势,可是劣势也显而易见。

因此只能打防御战,待敌方退兵。

可这里是倭岛,是倭兵的主场。

在这里跟这十八路诸侯比粮草,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但他清楚宁王善谋,绝对不是说说而已。

看着对方这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估计已经有了应对之策!

朱权说完站起身来,来到一张地图前。

帐内烛火被穿堂风卷得微微摇曳,使得朱权指向地图的手指映在绢布上,忽明忽暗如跳动的战旗。

顾成顺着他指尖望去,只见那处险地被三条支流环绕,河谷狭窄处恰如束紧的咽喉。

他来的匆忙,并没有第一时间考察周遭的地形。

只不过在看到宁王所指与地图上的标识后,他眯起眼睛,久经沙场的经验,使得他脑海中一瞬间就想到了朱权的用意。

“水攻?”

朱权点了点头,指尖重重叩在地图上的河谷,

“水无形,却有万钧之力!”

“龙且恃勇轻敌,于禁不明地势,皆成水下亡魂。如今倭军骄纵冒进,也该让他们尝尝这刺骨洪水的滋味。”

当年韩信与龙且对峙潍水,连夜令士兵运沙堵塞上游。

待到两军交锋时,他佯装败退引楚军追击,忽闻上游因守兵骤然掘开沙袋,惊雷乍响。

浊浪如黄褐色的巨蟒从天际翻涌而来,眨眼间便漫过楚军的马蹄,二十万大军像被打散的蚁群在洪水中挣扎。

龙且的战马被浪头掀翻,二十万大军被咆哮的水流裹挟着撞向岩壁,溅起的血花旋即被浑浊吞没;

而关羽围攻樊城时,恰逢秋雨连绵。

他登高望见汉水暴涨,连夜差人加固堤坝,待魏军七军屯于低洼处,便命将士决堤放水。

刹那间白浪滔天,仿佛银河倾泻大地,于禁的营寨转瞬间成了泽国。

魏军的队伍被洪流拧成麻花,战马在浪涛中扬蹄悲鸣,于禁在帐中被积水淹没至脖颈,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军精锐像落叶般随波逐流。

宁王沉声继续说道:

“第二个计策比第一个计策实施起来,效果更好、见效也更好。”

“只不过唯一的难点,就是怎么样才能将他们引入水攻主场。”

“现在好了,倭兵亲自带着十八路联军不日将会来到此处。这样一来,最难的一个环节,反而是倭兵帮助我们解决了。”

“那么接下来,我就做一次好人,让这三十万倭兵葬送在这里,为此而已!”

三十万大军葬送在此,这样的话,从朱权口中说出来,很是淡然。

仿佛是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使得顾成也忍不住瞳孔微缩。

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远离了本土作战的宁王朱权,整个人在计策上,更加偏向毒士。

什么是毒士?

自身智谋深沉、却手段狠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且其策略往往带有强烈破坏性、残酷性。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东汉末年的贾诩。

贾诩的毒,体现在其策略的实用性和残酷性上。

他的谋划往往能精准击中要害,但也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牺牲或社会动荡;

此时,宁王提出的这条计策,将伴随着三十万人牺牲。

三十万士卒,一个国家三十万的精壮男子,背后更是三十万家庭!

但顾成一想到自洪武一朝以来,倭寇对于大明延边百姓的侵扰,与倭岛上面拥有能够造福大明国家、百姓的百万吨银矿。

他感觉宁王的这个计策提出的……好啊!

要知道,大明师出有名!

徐福当年带着近千名童男童女与大量金银,欺诈了始皇帝,来到了这所谓的蓬莱仙岛——倭岛。

倭岛这么贫瘠的地方,怎么可能拥有百万吨银矿?

很有可能是徐福搞出来的。

呃……

虽然有点不可能,听起来比较假。

但你若不能让徐福出来证明这银矿不是华夏的,那就没办法了。

自己在师出有名的情况下,只能过来拿回自己的东西。

结果你倒好,不给就算了,一点诚意都没有,还打算来硬的!

那你们这三十万人,就葬送于此吧!

顾成眼中的狠厉一闪而过,森然道:

“宁王,这个计策可行,接下来老夫会全权配合你!”

……………………

关于大明军队跟倭兵对战的战损比,参照《明实录》。

《明实录》记载:永乐十七年,总兵官刘江在辽东望海埚设伏,准备围剿倭寇。

战役倭寇约两千人乘船登陆,进入伏击圈,明军进攻,倭寇溃败。

伤亡记载:此战明军斩级千余,生擒百三十人,几乎全歼来犯之敌,明军‘无失亡’。

宁王战术,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出多个出处,已经尽可能的做到真实。

……

类似海外郑和下西洋、宁王夺银矿等剧情,一般半个月会写一次,不会拖沓,一天内完成。

各位读者大大,不知道这样的节奏,ok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