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内阁陈羽,群臣疑惑(第3页)
二者在管辖规模、职权分量、政治地位和待遇上存在根本性差距。
类似现代市级领导与乡镇负责人。
因此,八、九品对于这些四品乃至以上的官员来说,根本不值得记忆。
哪怕是内阁成员,顶多给予一点尊敬。
仅此而已。
内阁成员目前不到十人,这里面的几人,因平日里工作经常与各部门接触的缘故,都还是比较清楚。
只不过,这个内阁陈羽,究竟是何方神圣。
完全没有记忆。
关键是这位内阁成员还联名了正二品大员李志刚,上奏了一份奏疏。
这可是内阁成立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最后,这份奏疏,竟还被陛下在常会期间,当众提了出来。
要知道内阁成立的原因,就是为了弥补宰相被废的空档;
但为了限制内阁的发展到宰相那种权臣,又有了一个官阶限制;
这样一来,大明就有了一个只干活、而无实权的‘宰相’!
因此,一般内阁成员充当皇帝审阅政务的工作,只起到辅助作用。
可竟做出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事情,关键是陛下跟礼部尚书还同时认了!
难不成……
这位不出名的内阁成员,新加入之后,获得了天子青睐?
又或者是内阁将要发生什么变故?
内阁这种部门的变故,很有可能引发朝中局势的变故……
能做到四品这个位置,都没有蠢人。
众官员一时间,心思活络起来。
毕竟,在永乐帝这样的雄主手下办事,永乐帝一个念头,朝中的格局都会因此发生改变。
面对未知的变故,已经有不少官员心中决定,常会结束之后,先接触一下这个陈羽是谁,然后能结交就结交一二。
反正有益无害,提前布局!
这样一来,哪怕今后朝中格局如何更改,自己也能安然无恙!
感受到大殿内的气氛,朱棣对着身旁的王忠点了点头,示意其开始朗读那一份联名奏疏。
王忠拿着那份奏疏,开始读了起来。
瞬间奏疏的内容,开始在大殿内回荡。
像二品官员,他们已提早知道奏疏中的内容,因此有几个眉头微皱,似乎里面的内容,他们不是很赞同,但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永乐帝的强势,不亚于昔日的洪武帝!
唉!
还是建文好啊。
什么事情都商量着来,而不是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