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靖难后,我在大明开酒馆蓝天冰牛奶
第496章 将陈羽功劳,告天下学子(第2页)
“对了,通知考生的时候,将朝廷兴建开设大学这个过程的前因后果,一并说出来。”
“要让那些能够进入大学的学子,乃至天下正在寒窗苦读的学子知道,为什么朝廷要开设大学让他们读书;他们又是因为谁,才有了进入大学读书的机会!”
话落,李志刚一脸的错愕,脸上的表情管理都险些失效。
朱棣的这一番话,可谓是在李志刚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陛下,您认真的?
若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张贴皇榜,告知天下的学子大学创建的前因后果,那陈羽将获利巨大!
而且这次就跟今日召见陈羽参加常会一样,不符合规矩啊!
一般张贴皇榜,都是直接将朝廷的政策告知,至于政策颁布的前因后果,从来都不会被一同告知。
但今日陛下竟再次破例,让李志刚在通报的时候,将开设大学的始末,一并告知。
这是什么意思?
让陈羽在天下学子当中增加影响力?
给陈羽造势?
破例后的消息,对于陈羽的好处显而易见。
大学获利最大的一方是谁?
寒门学子。
众所周知,寒门学子是读书人当中的最底层。
毕竟在往下一层的人,根本读不起书。
而哪怕是寒门家中,去培养一个读书人也十分吃力。
大学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窘迫的局面。
大学里面包吃包住,还分配老师的高福利待遇,相当于是给了寒门学子一个退路,给了天下学子一个退路。
所以毫无疑问,大学是以朝廷为背景建设的学府,天下的读书人,首先将要感谢的定然是永乐帝;
其次将要感谢的就是提出兴建大学的人,而在这种情况下,谁参与了开设大学的事情,谁就将获得天下读书人的感谢。
很明显,此提议是由李志刚和陈羽联名上奏。
李志刚身居正二品大员,他自认在仕途一道,算是走到头了,不可能在高。
对陈羽来说,则完全不一样。
陈羽是朝中的新人,虽然取得了永乐首届恩科的魁星,但在民间几次闲谈间,天下人对于陈羽的印象就渐渐的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