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完美的圆

 与此同时,引爆系统小组在另一个实验室里挥汗如雨。~纨`夲?鉮¢占` .唔+错*内′容?老刘带领团队设计着一套前所未有的精密电子触发系统。 

 "主计时器的精度还不够,"老刘皱着眉头说,"我们需要将误差控制在5微秒以内,现在的设计还有15微秒的漂移。" 

 团队成员们埋头苦干,不断优化电路设计,测试各种新型元器件。一位专攻晶体振荡器的专家提出了创新方案: 

 "如果我们使用多重晶振互相校准,理论上可以将时钟漂移降低到3微秒以内。" 

 老刘眼前一亮:"好主意!立即实验。" 

 另一位工程师则在解决信号传输问题: 

 "我设计了一种新型分布式触发网络,可以确保所有雷管的信号延迟一致,最大差异不超过50纳秒。" 

 老刘拍拍他的肩膀:"太棒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现在关键是要确保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毕竟这东西可不是在实验室里用的。" 

 安全联锁小组的工作同样关键。张教授带领团队设计着多重安全机制,确保核装置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被激活。 

 "这是我设计的三重机械联锁,"一位机械工程师展示着精密的装置模型,"只有按照特定顺序操作,内部构件才能对准。\如^闻·罔. -已¨发~布!蕞-芯\彰·结^任何错误操作都会导致机构锁死。" 

 "很好,"张教授点头,"我们还需要添加环境感应系统,比如高度计、加速度计等,确保装置只有在预定轨迹上才能解锁。" 

 另一位电子工程师提出了密码锁方案:"我设计了一套六位数密码系统,输入错误超过三次会永久锁死触发机构。" 

 "这些都很好,"张教授沉思道,"但我们需要确保这些安全措施本身不会成为可靠性的瓶颈。毕竟,当我们真正需要使用它时,这些锁必须能可靠解除。" 

 每天晚上八点,三个小组都会在主会议室汇报进展。 

 李明远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常常独自在实验室熬到深夜,解决各种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