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风暴之心发动机(第3页)
……
精密制造车间与充斥着高温和噪音的发动机试车间形成鲜明对比。这里安静得几乎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空气过滤系统不断循环,确保每一立方米空气中的灰尘颗粒不超过标准。
车间中央,几台看似普通但经过特殊改装的精密机床旁,站着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师傅。他正专注地操作着一台磨床,手中握着的是"长风"导弹的关键零件之一——涡轮叶片连接件。这个看似普通的金属件,需要承受极端温度和压力,公差要求达到惊人的0.005毫米。
李明远悄无声息地走到老师傅身后,静静地观察着。
老钳工王师傅似乎感应到了什么,抬起头来:"小李,来看老头子出洋相啊?"
"怎么会,"李明远笑了,"我是来看国宝级技艺的。"
王师傅哼了一声,继续手上的活计。他的手稳如磐石,仿佛与机床融为一体。每一下微调,每一次打磨,都精准得不可思议。
"这鬼玩意儿,"王师傅嘟囔着,"你这图纸,真是要了老命了。这公差,比我姑奶奶的针眼还小!"
李明远不置可否地笑笑。这个连接件的设计确实超前了这个时代几十年,在原本的历史中,这种精度的零件需要数控机床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才能实现。但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龙国只能依靠这些技艺超群的老工人,以及李明远带来的设计诀窍。
"怎么样,能达到要求吗?"李明远问道。
王师傅停下手中的活,拿起一把特制的千分尺,小心翼翼地测量着:"放心,虽然你这图纸邪门得很,但老头子这双手还没怕过谁。"他看了看测量结果,满意地点点头,"看,不到两微米的误差,完全在公差范围内。"
李明远接过连接件,仔细端详着。在灯光下,这块金属表面光滑如镜,边缘锋利得几乎能划破手指。这就是老一辈工人的骄傲和绝活,用最朴素的工具,创造出最精密的杰作。
"好样的,王师傅,"李明远由衷赞叹,"有了您这样的工匠,'长风'一定能飞得又稳又远。"
王师傅摆摆手,有些不好意思:"少来这套。不过说真的,小李,这些设计...真是绝了。老头子做了一辈子机械,从没见过这么精妙的结构。这东西真能飞几千公里?"
"能,"李明远坚定地说,"而且会成为龙国的保护伞,让那些想欺负我们的国家掂量掂量。"
王师傅点点头,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那我们这些老家伙可得加把劲了。放心,保质保量,按时交付!"
李明远拍拍老人的肩膀,转身走向车间另一侧,那里是弹翼和气动外形部件的
制造区。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都关系到"长风"导弹的性能和可靠性。而这些看似普通的工人师傅,用他们的汗水和匠心,正在将未来的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