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模块化制造(第3页)
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李明远脸上的笑意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深了,仿佛一切难题都在他预料之中。他的眼神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芒,就像一个即将揭开宝盒的魔术师。
"赵部长所虑极是,"李明远点点头,承认了问题的严重性,"常规思路下,建造确实是个大难题。"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但谁说'鲲鹏'必须整体建造?"
"嗯?"刘副司令一脸困惑,"不整体建造?那怎么建?"
李明远没有首接回答,而是向身后的助手做了个手势。助手立即上前,更换了投影机中的幻灯片。
屏幕上出现了一张令人匪夷所思的分解图——庞大的"鲲鹏"被精准地分割成十二个主要功能模块,每个模块都有详细的尺寸标注和接口说明。
"这是..."七院的张教授眯起眼睛,试图理解眼前的图纸。
"模块化制造!"李明远的声音掷地有声,充满了自信,"我们将采用最先进的模块化设计理念。"
他走到屏幕前,手指指向不同的模块:"主体骨架模块、左右翼段模块、动力舱段模块、指挥塔模块、机库模块、武器模块...这些核心模块可在全国不同的保密等级工厂同步秘密建造。"
会议室内一片哗然,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
"你是说,把'鲲鹏'拆成十几块,分散在全国各地制造?"刘副司令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没错,"李明远微笑着点头
,"利用现有的大型厂房或稍加改造,完全可以容纳这些单独的模块。关键子系统可以预先集成到相应模块内,比如核动力系统安装在动力舱段,导航系统安装在指挥塔模块。"
他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展示了一系列详细的接口标准和组装图示:"最后,在选定的沿海秘密总装基地,像拼装巨型积木一样,进行高精度快速总装!"
赵将军走近屏幕,眉头紧锁:"这...这能行吗?这种大型结构的精度要求极高,分散建造后再组装,误差如何控制?"
李明远胸有成竹:"我们将采用精密的标准化接口和自适应连接技术。每个模块的边缘都设计有高精度的定位机构和柔性连接装置,可以在组装过程中进行微调,确保整体结构的精确性。"
他指向图纸上的细节:"看这里,每个接口处都有特殊设计的补偿机构,可以吸收±5毫米的制造误差,而不影响整体性能。"
"但这种规模的组装,需要特殊的起重设备,"赵将军仍不死心,"我们哪来那么大的吊车?"
李明远再次切换幻灯片,展示出一套创新的组装方案:"我们不用常规的龙门吊,而是采用多点同步提升系统。每个模块设计有专门的起重点,多台中小型起重机协同工作,通过精密的电子控制系统确保同步提升和精确定位。"
随着李明远的讲解,会议室内的气氛逐渐从怀疑转向震惊,再到难以抑制的兴奋。这种模块化建造的理念,在当时的造船和飞机制造行业几乎闻所未闻,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大型结构制造思路。
"这不仅解决了场地限制,"李明远继续道,"更能带来三大额外优势:第一,大幅缩短建造周期,因为所有模块可以同时建造;第二,分散风险,即使某个模块出现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体进度;第三,提升保密性,敌人即使发现了某个模块的制造活动,也难以推断出整体项目的真实面貌。"
他看向赵将军,语气坚定:"简单说,就是让'鲲鹏'在敌人眼皮底下,'无声'地组装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