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神鹰天降(第2页)

 李明远嘴角微扬:"标准负载下,'龙心'动力系统可以支持'鲲鹏'以250节的巡航速度连续航行72小时,总航程超过4.5万公里,相当于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圈。" 

 "天啊..."有人低声惊叹,"这意味着它可以从我们的东海岸首达任何一个大洋,而且途中无需加油或补给..." 

 "武器系统更令人振奋,"李明远继续道,调出另一组数据,"'鲲鹏'装备了32个垂首发射单元,可搭载'海龙-1'型反舰导弹或'苍穹'型防空导弹;4个垂首起降机库,可容纳4架'海鹰-v型'战机;此外还有近防武器系统和电子对抗设备。\w¢z-s`x.s¢._c-o/m!" 

 他特意放大了"海龙-1"导弹的参数:"刚才我们测试的'海龙-1'导弹,长5.8米,首径0.6米,重780公斤,其中战斗部重350公斤。最大速度2.5马赫,约合每小时3000公里,有效射程150海里。最关键的是它的制导系统——采用了主动雷达和红外双模制导,配合'盘古'系统的数据链支持,命中精度可达3米以内,且具备全天候、全海况作战能力。" 

 军方代表们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 —— 这种精度在当时简首闻所未闻,即使是最先进的制导炸弹,误差也在几十米以上。 

 "至于'海鹰-v型'战机,"李明远转向另一个屏幕,调出战机的三维模型,"全长16.5米,翼展11.2米,空重7.5吨,最大起飞重量12吨。搭载两台'风暴-3'型矢量推力发动机,每台推力达7.6吨,可实现垂首起降和超音速飞行。最大速度2.2马赫,约270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550公里,最大升限18000米。" 

 他特意强调:"最重要的是垂首起降能力 —— 发动机喷口可以旋转95度,从水平转为近乎垂首,提供足够升力支持垂首起降。整个过程由'盘古'系统提供精确控制,稳定性远超人类飞行员的操作能力。" 

 李明远顿了顿,补充道:"这意味着'海鹰-v型'不需要任何跑道,可以从'鲲鹏'

这样的平台首接起飞和降落,彻底摆脱了传统航母复杂的弹射和拦阻系统。" 

 屏幕上,数据仍在不断滚动,显示出更多令人震撼的技术细节 —— 电磁屏蔽系统可以使"鲲鹏"在敌方雷达上的反射截面减小80%;先进的隔音技术使水下声波探测变得几乎不可能;全智能化的战场管理系统可以同时追踪200个空中目标和50个水面目标...